再次呼召彼得 (約21:15-25)

再次召彼得 (約21:15-25)  

「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21:15上)

「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耶穌大概是望著所捕的豐收漁獲,問彼得這個有點尷尬的問題。

奇怪的是,耶穌以「約翰的兒子西門」來稱呼彼得,而且不僅一次,是連續三次作出同樣的稱呼!(21:16-17) 這樣的稱呼顯然是別有用心。西門是耶穌未認識彼得前的名字,而且還要額外加上「約翰的兒子」,「這個舉動代表耶穌要帶領彼得回到原點、重新開始。」(註82)

為何耶穌要這樣做?「顯然,海邊早餐的這席話,是以彼得在耶穌被捕那夜三次否認主為背景。這件往事絕對是他與主之關係的最低潮,即使彼得心裡知道這份關係已復原,但可以理解的是,彼得擔心已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我們在這段經文看到,耶穌主動挽回一個曾經失足的門徒。」(註83) 主要令彼得能重新振作,因主有重任要託付他!正如賽40:31說,「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21:15下)

當彼得向主回應說「你知道我愛你」時,他究竟是否真的明白主的意思呢?難說得很,主就直接向他表達他對彼得的期望:「你餵養我的小羊。」(21:15下)

餵養小羊是牧人的責任,彼得可能即時想起主在約10章關於好牧人的比喻,顯然主的意思是要彼得從漁夫的角色轉換到牧人的角色。「耶穌託付給彼得的工作,正是耶穌自己的使命的延伸。」(註84)


「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21:16上)

耶穌幾乎問同一個令彼得感到尷尬的問題。

彼得可能在想,主是否質疑他第一次回應不夠真誠,於是重覆地問他「你愛我嗎?」令他不期然想起自己曾三次否認主,他無話可說,只能勉強地重申自己對主的真心真意─「你知道我愛你」

主再次重述他對彼得的期望:「你牧養我的羊。」(21:16下)


主第三次問彼得:「『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21:17上)

顯然彼得感到難堪和內疚,「難道主仍然懷疑我是否會再次否認他嗎?」證明彼得仍然停留在歉疚的階段,走不出這個困局。他無奈地回應主是「無所不知」的,主應該很清楚自己所作的回應有多坦誠。


主第三次重述他對彼得的期望:「你餵養我的羊。」(21:17下)

每個信徒都有跌倒的時候,但總要懂得重新站起來,重拾信心回應主的呼召,繼續再奔天路。人生路上偶然的跌倒,是要防止我們自高自大,使我們學習謙卑。每一次的倒下都是神磨掉我們菱角的機會。偶然的失足並不能使我們真正的倒下,因為靠著主我們可以重新站起來,正如保羅說:「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12:10)

否認主的事已成過去,但彼得內疚的心尚未完全剔除,為何主好像故意使他勾起他曾三次否認主的事、令他感到難堪呢?相信一方面主要協助他走出這個困局;其次,他要向彼得傳達一個重要的信息:愛他不是光憑口頭說說而已。先前他也曾理直氣壯地說,就算為主死也在所不惜,到頭來還不是否認與主有任何關係嗎?如今主要求他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他愛主的心。主所要求的行動,就是牧養他的羊。

此時的彼得未必能心領神會,究竟「餵養主的羊」是什麼意思?要待日後得到聖靈的光照,明白主在約10:1-30關於好牧人的信息時,方能完全明白這番話的意思了。


主進一步解釋他對彼得的期望:「『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21:18-19上)

彼得當然更難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明顯主是要求彼得完全的委身去肩負牧養群羊的使命,而且是傾盡一生,不畏困難,直到他為主殉道。正如主在好牧人的比喻中說:「好牧人為羊捨命。」(10:11)


最後,他再次呼召彼得:「你跟從我吧!」(21:19下)

「這個聲音帶領彼得回到三年前他們這段珍貴關係的開始(太四18-19)。」(註85)

主需要彼得重新立定心志跟隨他,牧養群羊,而且是一生一世的,無論將來面臨什麼結局,義無反顧!

在主再次呼召彼得之前,他清楚地告訴他這條牧養群羊之路是不易走的,甚至要為主賣命,明顯他希望彼得想清想楚才作此人生的決定,決定跟從後便要委身,不能再度退縮!


「彼得轉過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那門徒跟著,(就是在晚飯的時候,靠著耶穌胸膛說:『主啊,賣你的是誰?』的那門徒。)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說:『主啊,這人將來如何?』」(21:20-21)

彼得此時竟然表現得猶疑不決的樣子,他沒有正面回應主的呼召,反而將目光轉移到約翰身上,問主說:「這人將來如何?」意思好像是:為何你只呼召我,不呼召他?

有時我們接受新的事奉挑戰時,可能心裡也會有此一問:「為何偏偏選中我?」


主回應彼得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21:22)

明顯主要求彼得對他的呼召作出回應就是了,這是他自己與主個人關係的事,別要管其他人。其他門徒的去向,主自會親自去處理,不用他操心!這意味著每個信徒與主有獨特的事奉關係,並非其他人可以左右,包括信徒。

為何七個門徒在場,主只呼召彼得一人?彼得一直是十二門徒之首,許多時候他的一言一行都富有代表性。相信主要彼得先行對他的誠意呼召表明心跡,作為其他門徒的榜樣。彼得正面和積極的回應極具代表性,其他門徒看在眼裡,心底裡也自當明白主對他們的期許,跟著彼得同行這牧者之路。最終彼得作了群牧之首,帶領其他十個門徒一起牧養教會。


「於是這話傳在弟兄中間,說那門徒不死。其實,耶穌不是說他不死,乃是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21:23)

別的門徒聽見主這句說話後不斷傳開,以訛傳訛,最後把原意完全扭曲了,甚至以為約翰有生之年可以等到主的再來!

因此身為當事人的約翰,於此糾正坊間信徒對他錯誤的理解,把這句話原原本本重述一次,讓謠言得以止息。不過他卻沒有解釋這句話究竟意何所指,相信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或者主也是隨便回應彼得罷了。

事實上,這句話也令人感到撲朔迷離,隨意揣測反會惹來更多不必要的誤會,就像當日發生在門徒中間的誤會一樣,倒不如不作任何揣測為妙,看來這就是約翰的想法。


「為這些事作見證,並且記載這些事的就是這門徒;我們也知道他的見證是真的。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是一一地都寫出來,我想,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21:24-25)

「約翰就此結束對耶穌的記載。他的結論指向那位不具名之門徒的見證,顯然就是他自己。」(註86)

約翰結束時作最後的補充,說明自己在書上所寫的句句屬實,並無虛言。而他也只是選擇性地將耶穌生平的一小部份事蹟記錄下來,以達到其著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