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兩次向門徒顯現 (約20:19-31)

主兩次向門徒顯現 (約20:19-31)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20:19)

耶穌在離世前給門徒的最後訓示中曾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14:27) 當時門徒仍然盤算究竟主要去哪兒,顯得憂心忡忡。隨著主的「離去」、空墓的出現,門徒本就怕猶太人來捉他們問話,把門關得緊緊的,哪裡有平安?

門既是關了,門徒萬料不到主會突然出現在眼前,看來復活主刻意讓他們看見他有穿越空間的超凡能力。

如今主真正從死裡復活,且又回到他們那裡,此刻他們親眼看見復活主,比起從馬利亞口中所聽見的,又是另一回事。一方面證實馬利亞所言屬實;另一方面,自己親眼目睹主的復活,還祝福他們平安,正是門徒那一刻所需要、從主而來的真正平安!


「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20:20)

惟恐門徒以為他又是鬼怪,故此耶穌「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釋去他們的疑慮。

人人惶恐不安,主賜的「平安」正是最適切的安慰,加上主的臨在,這種有主同在的平安,絕非世人所能賜,門徒不安的情緒驟然消退,那種喜悅實在難以用筆墨來形容。


「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20:21)

為何主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呢?今次稍微不同,因他準備差遣他們去傳揚他復活的好消息,如他之前所述,過程中他們會遇上各樣的攔阻和逼迫。然而他們有主的同在,無論在任何環境之下,主的平安會伴隨著他們,讓他們不憂心、不膽怯。


「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20:22)

這並不代表聖靈已降臨在他們身上,因為主曾經很清楚地對門徒說,他要回到父那裡去,才會賜下聖靈。(15:26, 16:7) 相信他向他們吹氣,只是一種象徵性的行動,代表主差遣他們之前,會應許賜聖靈給他們。他們要接受聖靈之後,才能開展福音事工,這在五旬節當日便如實地發生了。


「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20:23)

並非門徒有赦罪和不赦罪的權柄,而是當他們奉主的名向人傳赦罪的福音時,人若接受主,罪就得赦免;若拒絕接受主,他的罪就仍然存在。「那些因信回應使徒所見證之基督的人,將得到赦免,而拒絕使徒之見證的人將得不到赦免。」(註77)

擁有赦罪權柄的仍是主,而主給他們的是奉祂名傳福音的權柄。


「那十二個門徒中,有稱為低土馬的多馬;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同在。」(20:24)

正因為多馬不在場,才生發下面的小插曲,他的信仰顯然受到挑戰和測試!


「那些門徒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20:25)

十個門徒一同親眼目睹復活主的見證,多馬竟然不信!此人真是冥頑不靈,還說要親自觸摸到耶穌手上和肋旁的傷痕才肯信。大概因為門徒沒有親手摸過主的身體,只是看過他的傷痕,他猜測可能他們看到的只是耶穌的靈魂。


「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20:26)

然而體恤人信心軟弱的主,特地為釋去多馬的疑惑而顯現在他眼前,甚至在同一地方、同一情景之下出現!


耶穌祝願他們平安之後,便單刀直入表達來意,「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原文是看)我的手('behold my hands');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20:27)

多馬豈不心知肚明主為何在此時出現,他私下向門徒大膽挑戰主身體的復活,原來早給主一一看在眼裡。主的再度突然出現,證明他是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復活主!甚至以多馬當時懷疑的口吻來回應他。

疑惑是信心的死穴!「不要疑惑,總要信」,正是多馬所需要突破的心理關口。

「如果有人因為直覺或合理的考量,出於謹慎而使得信心退縮,耶穌會給予溫柔的勸說,使他們知道有需要完全接受祂。」(註78)


多馬畢竟問心有愧,無地自容,豈敢再次冒犯復活主的身體,一臉尷尬地回應說:「我的主!我的神!」(20:28)

「耶穌並未斥責或嘲笑他的信心不夠;相反地,耶穌引領多馬經過懷疑、進入新約聖經中最偉大的信仰告白,以最親密的語詞,道出耶穌與他個人的關係。」(註79)

主引領多馬去接受他從死裡復活的事實,除去他心中一切的疑惑,為的是要他全然相信,死心塌地跟從主,才可以肩負傳揚主復活的重任,帶給人盼望的信息。


「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20:29)

自從主升天以後,信徒都沒有機會再像十一個門徒可以親眼看見這位有釘痕的手和刺傷肋旁的主了。人要單憑看不見的信心去接受這位為罪人犠牲的主,這樣的信比多馬的信固然更難,卻是更有福。從來人信心愈大,主所賜的福便愈多,因他有更多更豐富的屬靈體驗。

綜觀這兩次主向門徒的顯現,「信心最終要帶來什麼?耶穌給我們的答案是:平安、赦免和福份的應許。」(註80)


「耶穌在門徒面前另外行了許多神蹟,沒有記在這書上。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20:30-31)

這可以說是全書的總結,也是約翰寫此書的目的。事實上,從四福音看見耶穌行了不少神蹟,而約翰只選擇性地記錄了幾個能夠帶出個別主題的神蹟。單憑神蹟不足以令人信服耶穌是基督,還有舊約的應許應驗在耶穌身上,他啟示的真理和他預言的應驗、門徒的見證等等,這一切約翰都有系統地編排論述、記錄在書上,足以成為有力的憑據,逐步指向耶穌就是猶太人渴望來臨的彌賽亞救主、是從神差來的獨生子、是我們得永生的賜予者。

最有力的預言莫過於耶穌說自己會怎樣死─被舉起(3:14, 8:28, 12:32)和死後會復活,而且還精準地預言自己三日內復活(2:19),且向門徒重申他會離開世界及返回來(16:16),這是最偉大的神蹟、最有力的見證、信仰的核心基礎,也是約翰所強調的信息。連耶穌自己也提出許多論證,證明自己所說的是千真萬確,並無虛言。(5:31-47) 「正如信心沒有明確的對象是愚蠢的,信心若缺少穩固的基礎也是一樣。」「約翰的目的跟其他新約作者沒有兩樣,就是想提供穩固的基礎,以足以支撐信心。」「特別是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這個最終敵人,我們再也找不到比這更穩固的信心基礎,使我們對永生有盼望。」(註81)

信他的人「得生命」,這不僅是永存不滅的生命,而且是一種與三一真神契合的生命,正如耶穌為所有信徒向天父作的祈禱:「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17:20-21) 這種與父和子合一的屬靈生命,正是我們將來在天國裡擁有的生命。

「信」是約翰寄予《約翰福音》的讀者所作最適切的回應。整卷福音書披露,面對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這「真光」,人所作的回應只可有兩個選擇:接受與拒絕;按回應又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信者得生,不然就是永不超生!他期望讀者閱後作出明智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