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祭司亞那盤問─彼得三次不認主 (約18:13-27)

被大祭司亞那盤問─三次不認主 (約18:13-27)  

(被大祭司盤問)

「先帶到亞那面前,因為亞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該亞法的岳父。」(18:13)

路3:2提到亞那和該亞法同作大祭司,但沒有提到兩人的關係。路加也沒有提到亞那盤問耶穌一事,只有約翰提及,並說明為何耶穌先被帶到這位大祭司那裡接受盤問,皆因他是該亞法的長輩。

至於耶穌被該亞法盤問,反而其他三卷書都有敘述,只有約翰沒有敘述,只提到兩句說話:「亞那就把耶穌解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裡」(18:24)和「眾人將耶穌從該亞法那裡往衙門內解去」(18:28)。不過,亦只有約翰提到該亞法曾說過一句話:「一個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11:50),約翰隨即補充說:「他這話不是出於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預言耶穌將要替這一國死。」(11:51)


如今約翰又重提這句耐人尋味的說話:「這該亞法就是從前向猶太人發議論說『一個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那位。」(18:14)

約翰就是要證明出自大祭司的預言,此刻將要應驗在耶穌身上了,同時強調一切都在神的旨意下發生、按照神所設的時間表中進行。而約翰在書卷開首便透過施洗約翰宣告:「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譯:背負)世人罪孽的!」(1:29)


「大祭司(亞那)就以耶穌的門徒和他的教訓盤問他。耶穌回答說:『我從來是明明地對世人說話。我常在會堂和殿裡,就是猶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訓人;我在暗地裡並沒有說甚麼。你為甚麼問我呢?可以問那聽見的人,我對他們說的是甚麼;我所說的,他們都知道。』」(18:19-21)

從耶穌的回答可知,亞那是問耶穌用什麼道理向門徒和猶太人說教,耶穌沒有正面回答他,反叫他去詢問「那聽見的人」。他自問光明正大,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堂堂正正說給公眾聽的,他們斷然無法以言入罪於他。


「耶穌說了這話,旁邊站著的一個差役用手掌打他,說:『你這樣回答大祭司嗎?』耶穌說:『我若說的不是,你可以指證那不是;我若說的是,你為甚麼打我呢?』亞那就把耶穌解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裡,仍是捆著解去的。」(18:22-24)

亞那拿他沒辦法,便將他交給女婿盤問。我們不禁要問,是否大祭司的接任是用人唯親的呢?那又豈能按公平公正的方式仲裁?


(彼得三之不認主)

「西門彼得跟著耶穌,還有一個門徒跟著。那門徒是大祭司所認識的,他就同耶穌進了大祭司的院子。彼得卻站在門外。大祭司所認識的那個門徒出來,和看門的使女說了一聲,就領彼得進去。」(18:15-16)

回顧耶穌被捉拿時,彼得沒有像其他門徒一樣四散,而是跟在差役後面,看事態發展。

那門徒的名字沒有被提及,顯然就是約翰自己,他與大祭司有什麼關係不得而知,彼得卻因此特殊關係而被允准進入大祭司的院子,卻為他三次不認主埋下伏線!


「那看門的使女對彼得說:『你不也是這人的門徒嗎?』他說:『我不是。』」(18:17)

這是他第一次否認主。至於看門的使女如何得知彼得是耶穌的門徒,則無從稽考。


「僕人和差役因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裡烤火;彼得也同他們站著烤火。」(18:18)「西門彼得正站著烤火,有人對他說:『你不也是他的門徒嗎?』彼得不承認,說:『我不是。』」(18:25)

這是他第二次否認主,問他的可能是捉拿耶穌的差役。

這邊廂耶穌連續被兩位大祭司及公會圍攻也毫無懼色,那邊廂彼得卻因為看門的使女和大祭司的僕人連番質詢,便嚇得六神「無主」,矢口否認與正被盤問的耶穌有任何瓜葛。相對於耶穌對自己身份的堅持,彼得的龜縮正是一個強烈的對比!


最後,「有大祭司的一個僕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親屬,說:『我不是看見你同他在園子裡嗎?』彼得又不承認。」(18:26-27上)

約翰清楚交代這僕人也曾在場,且親眼看見彼得為保衛耶穌而操刀,可謂證據確鑿,不容他抵賴。彼得仍是「死撐」,堅拒承認兩者有任何關係。


「立時雞就叫了。」(18:27下)

正被盤問的耶穌,此刻的心情必然百感交集,他至親近的門徒竟然軟弱到如斯地步!過去彼得表現神勇和有膽色,如跳下怒海、揮刀護主等,如今在危急關頭卻背信棄義,可見人是何等靠不住。

雞叫聲反而喚醒了彼得的良知:「彼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太2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