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門徒洗腳 (約13:1-17)
替門徒洗腳 (約13:1-17)
「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且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又要歸到神那裡去,」(13:1上,3)
此前耶穌一直強調他是被父差來,又曾說自己要回去,令聽者大惑不解,究竟他從哪裡來?又回去哪裡?甚至門徒一直摸不著頭腦,後來他向門徒重申:「小子們,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後來你們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這話我曾對猶太人說過,如今也照樣對你們說。」(13:33) 究竟他準備去哪裡?連彼得也不禁要問耶穌:「主往哪裡去?」(13:36) 耶穌就是要「離世歸父」,約翰事先把答案說出來,這也是耶穌升天後門徒才明白。離世的時間頃刻將至,耶穌有重要的話要留給跟隨他有三年之久的十二門徒。
「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吃晚飯的時候,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13:1下-2)
「吃晚飯的時候」─逾越節的晚餐,也是「最後的晚餐」,門徒有三年和耶穌一起,應該是第三次共用逾越節晚餐,那一晚是猶太曆星期四傍晚時份,「耶穌被賣的那一夜」。(註50)
誰是「屬自己的人」?約翰告訴我們,不全是席上全部十二個門徒,賣耶穌的猶大將要出賣主,這時他的心思意念已全被魔鬼控制,他並非屬主的人!
耶穌又如何「愛他們到底」?下面他藉著替門徒洗腳的行動來比喻他對他們的愛有多盡!
耶穌「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13:4-5)
耶穌要洗門徒的腳,一舉一動必然令門徒大為吃驚。連施洗約翰也沒有資格為他解鞋帶,怎麼主會俯身逐一替門徒洗那骯髒的腳呢?不該是門徒替主洗腳嗎?「就連猶太人的僕人也不需要做的事─穿上僕人的圍裙為門徒洗腳。」(註51) 相信各人都感到尷尬之餘,也無地自容,更遑論他的用意是什麼。
「挨到西門彼得,彼得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13:6)
彼得同樣是一頭霧水,很想知道為何主要洗他的腳,這實在有失主尊貴的身份!
「耶穌回答說:『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13:7)
耶穌洗腳實有雙重意義:
-
洗腳的行動代表罪的「潔淨」,他在13:10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當然這只是一種象徵性的行動,就像施洗一樣;施洗代表人有悔改之心,這裡潔淨則代表人的罪得赦免。門徒的罪如何得到赦免呢?那就要靠耶穌的寶血了。何時得到赦免?當然就是主被釘死、流出寶血的一刻。因此耶穌洗腳的行動預表他將要為門徒犠牲,那一刻正是約翰在13:1所形容,「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洗腳背後這個何等偉大的意義,門徒「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
-
替門徒洗腳作為服事人的典範。耶穌洗完腳後也有向他們解釋洗腳的原因(13:12-17),只是解釋完他們還是不明白,直到主復活升天後,他們才逐漸明白─他們要效法耶穌成為僕人,去「彼此相愛」(13:34),以及服事其他人。神的兒子竟然願意紓尊降貴,謙卑屈膝替他們洗腳,從主人的身份降到僕人的身份!這幅美麗的圖畫他們必然銘記於心,日後成為他們一生的激勵!
「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西門彼得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13:8-9)
然而當下彼得還是接受不了主為他洗腳,他一向對主敬重有加,導致他有強烈的本能反應:「你永不可洗我的腳!」
耶穌竟然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hath no part with me’)。」彼得固然不明白為何不洗腳就與他無分,字面的理解卻令他誤解為:不洗腳便與主斷絕師徒關係!既是那麼嚴重,那倒不如由頭到腳都洗了,豈非代表師徒關係更密切嗎?
於是彼得有這樣的要求:「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可能他頭腦簡單到認為洗了腳,腳與主就有連繫,那麼全身都洗,豈非身體每一部份都與主有連繫嗎?答案當然不是!
「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13:10上)
這是因為洗過澡的人,上身已乾淨,只是腳用來到處行走,需要重覆地洗去腳上的污穢,這是生活習慣的原理,耶穌以此來表達只需要洗腳就足夠了,不想和彼得爭論下去。其背後的意義根本與接觸身體多少部份全無關係,而是如上所述有其屬靈的意義─人一切的罪完全得到潔淨,這又是源於神愛人的緣故。
不過耶穌補充說:「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13:10下) 約翰馬上指出這句話的意思:「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所以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13:11)
其後耶穌就藉著蘸餅的小動作來暗示誰是「不乾淨」的。(13:26) 問題是:一方面主說洗腳與門徒有份,那為何他又給出賣他的猶大洗腳呢?為何他不等猶大離席後才替門徒洗腳呢?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既然洗腳背後有屬靈的含義,就是罪人被耶穌所潔淨,即使現今我們也不曾被耶穌洗過腳,也不代表我們與耶穌無分。主所流的寶血是為世上每一個罪人而流,因此人人都有機會罪得赦免,相信他的人自然得到潔淨,有分於與他建立屬靈的永恆關係,正如約翰在13:1描述,耶穌「愛世間屬自己的人」。「然而不都是乾淨的」,意味有不信的人像猶大一樣,無緣與他建立屬靈的關係。這樣,洗猶大的腳也只能代表耶穌也會為他流血,他的罪卻沒有得到赦免,耶穌當下事先說明這一點。
「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作的,你們明白嗎?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13:12-15)
洗完他們的腳之後,耶穌說出洗腳的另一個意義,指出如今主替他的門徒洗腳,即主人替僕人洗腳,就是把角色掉換,主人變成僕人!提醒門徒日後效法他作為「僕人」的角色,去彼此服事及服事眾人,正如他在可10:45說,「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這誠然徹底改變了門徒對「主人」的觀念。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曾替囚犯洗腳,舉世矚目,成為佳話,表現出他甘願放下自己高貴的身段,效法主耶穌謙卑服事低下階層的人,期望囚犯可因著他對他們的關愛有所感動,悔改歸正。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13:16-17)
門徒和耶穌既是主僕的關係,「僕人不能大於主人」,門徒當然不敢自稱「主人」。同樣,「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門徒只能承認是被主差遣的人。既是如此,連主人都肯謙卑屈膝,被差的僕人自然要聽從主人吩咐跟著行,這才是尊重主僕關係的表達方式。
「若是去行就有福了。」─如此放下身段去服事人絕不容易,甚至可能像主一樣,要承受別人的非議、誤解、嫉恨、屈辱,甚至付上沉重的代價,因此耶穌用這話鼓勵門徒。為主服事人不會徒然,正如保羅勉勵我們:「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