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公開的呼籲 (約12:20-50)

最後公開的籲 (約12:20-50 

「那時,上來過節禮拜的人中,有幾個希臘人。他們來見加利利伯賽大的腓力,求他說:『先生,我們願意見耶穌。』腓力去告訴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訴耶穌。」(12:20-22)

希臘人也上耶路撒冷過逾越節,可見這幾個外邦人已歸信猶太教,他們久仰耶穌的大名,因此既然耶穌也在耶路撒冷,他們特來拜會他,聽他的道。門徒固然覺得詫異,因他們甚少與外邦人接觸,見他們盛意拳拳,便轉轉折折通傳一聲。


「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12:23)

耶穌天國的信息本就是普世性的,難得有外邦人主動前來,他借此良機將自己從天上來到世間的使命清楚地說一遍。

過去他多次提到「我的時候還沒有到」,如今十架在望,真的是「時候到了」,就是將生命擺上的時候。同時也是「得榮耀」的時候,因為沒有犠牲,就沒有人會死心塌地跟從他、奉他為生命之主,正如他在12:32所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12:24)

他用麥子比喻自己,麥子埋在地裡不久,便長出麥穗,然後「結出許多子粒來」,真個是「置諸死地而後生」,要復活就必先要死。

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從死裡復活(不是靈魂返回軀殼),是「初熟的果子」,正如林前15:20說,「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而我們在末日也會像他身體復活:「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但各人是按著自己的次序復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後,在他來的時候,是那些屬基督的。」(林前15:22-23)

這裡結出的「許多子粒」,就是指那些決意相信並跟隨主、「屬基督」的人,他們都是聖靈所重生的人(3:7)。


接著他說決心跟從他的人是怎樣看待自己的生命:「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12:25)

他只說了兩種情況,因為這世上就只有兩種情況,正如跟從不跟從耶穌就只是兩種選擇,這也是約翰在前面的篇幅一直強調的。正如光與暗的明顯分冶─接受「世界的光」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8:12)。

何以愛惜生命,就失喪生命?第一個「生命」當然是指地上暫存的肉身生命,第二個是指「永生」。人愛惜地上的肉身生命,自然會十分眷戀地上的一切享受,務求令自己在地上過得快活,「不枉此生」,但就為了追求物質世界的享受和各樣榮華富貴,而無意去追求有永恆價值的事物,沒有接受主為生命之主,喪掉了得著永生的機會。

但主在這裡保證,「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恨惡」當然不是叫人討厭自己的肉身生命,不去愛惜,而是不將注意力放在肉身的享受上,而投放在屬靈的生命上。換句話說,選擇不去留戀地上的情慾與物慾享受,而將時間和精力投放在有永恆價值的事物上,這就是「保守」自己的屬靈生命,直到見主的面。

為此,我們更要愛惜自己肉身的生命,好好保護自己的身體,為主擺上更多。主曾說:「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太11:12) 正是這個意思。


「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12:26)

這一節就清楚解釋了上一節的話,真心跟從主的人,是要常常服事主。「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主無處不在,他需要我們在哪裡服事,我們就要留在那裡服事,這就是跟隨,是緊緊的跟隨!


耶穌忽然向天父祈禱:「我現在心裡憂愁,我說甚麼才好呢?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12:27)

這句話顯得相當矛盾,一方面他清楚自己來世的使命,「是為這時候來的」,即「從地上被舉起來」(12:32);另一方面,他求天父救他「脫離這時候」,證明他內心有很大的掙扎。面對十字架的痛苦,「心裡憂愁」,是人的自然反應。但他很清楚自己不能逃避這個關鍵時刻,因此他勇敢地說:「父啊,願你榮耀你的名!」(12:28上) 他以父上帝的榮耀為首要考慮,任由天父安排,最要緊還是父神得榮耀,自己作出配合就是了。


這時,天父將心意透露:「當時就有聲音從天上來,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12:28下)

榮耀神是沒有止境的!「還要再榮耀」,相信是指藉著愛子的死和復活,才能彰顯出神叫死人復活的大能,因此愛子是絕不能退縮的,必須要勇敢面對這重要關頭,父神的心意再清楚不過了。


「站在旁邊的眾人聽見,就說:『打雷了。』還有人說:『有天使對他說話。』」(12:29)

忽然從天上有把聲音傳下來,有人聽不清在說什麼,以為是「打雷」。當時應該是天朗氣清,沒有烏雲蓋頂(除耶穌自己的感覺以外),更沒有閃電行雷。

有人卻清楚聽到是說話的聲音,不過又以為是「天使」對耶穌說話,莫衷一是。


「耶穌說:『這聲音不是為我,是為你們來的。』」(12:30)

耶穌就向眾人解釋這說話的聲音,原來「這聲音不是為我,是為你們來的」。何解?因父上帝決意拿獨生子來「獻祭」,為世人贖罪,當然是為我們這等該死的罪人!因此他說自己將要「從地上被舉起來」(12:32上),而結果將會是「吸引萬人來歸我」(12:32下);與此同時,「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12:31下)

約翰在這裡解釋「被舉起」的意思:「耶穌這話原是指著自己將要怎樣死說的」(12:33),即耶穌將要被釘十字架。

不錯,十字架是羞辱的刑具,但也是得勝的記號!耶穌十架上的死,代表罪人要受羞辱性的審判,代表所有不接受代贖宏恩的人,需要接受無憐憫的審判,因此這墮落的世界要受審判─「現在這世界受審判」(12:31上)

而在世人中間興風作浪、篏制人思想、綑綁人心的「世界的王」(‘the prince of the world’) 魔鬼將要「被趕出去」,無法再篏制屬主的人、屬神的兒女!因此耶穌曾說:「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8:36)

耶穌與尼哥底母對話時也曾說過:「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3:14-15) 摩西舉蛇之時,那些被火蛇咬的以色列人,只要憑信心抬起頭來仰望銅蛇,便得著醫治,就是如此簡單。耶穌引用這典故,一方面是形容自己被掛在十架上的描述,像昔日摩西用杆掛起銅蛇一樣;另一方面,亦是更重要的信息,就是:如今只要人願意抬頭仰望被掛在十架上的耶穌,就可得永生,同樣是如此簡單!

可惜就如摩西舉蛇當日,有些人還是不信而暴斃。今日大部份人仍是不會仰望為他們釘十架的主,他們的罪還在,像瞎了眼的法利賽人(9:41)。


「眾人回答說:『我們聽見律法上有話說,基督是永存的,你怎麼說「人子必須被舉起來」呢?這人子是誰呢?』」(12:34)

從眾人的說話內容,似乎他們明白「被舉起」是什麼意思,即是要受死刑,與他們對基督永活的信念有矛盾,因此他們再次質疑這自稱「人子」的耶穌到底是誰。


「耶穌對他們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那在黑暗裡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12:35-36上)

耶穌兩次提到「趁著有光」1.「行走」2.「信從這光」。有光才可以行走,這是一個普通不過的生活體驗,借喻趁著救主還在時快快信主,成為「光明之子」,不再做「黑暗之子」,跟隨著撒旦過罪人的生活。

而自願留在黑暗裡的,就是不接受光,永遠被黑暗所包圍,就是「那在黑暗裡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

保羅在帖前5:5-6說,「你們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晝之子。我們不是屬黑夜的,也不是屬幽暗的。所以,我們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總要警醒謹守。」 

耶穌說完上述的話,「就離開他們隱藏了」(12:36下),「光」轉瞬間又消失了...


「他雖然在他們面前行了許多神蹟,他們還是不信他。」(12:37)

縱使救主在眼前,極力勸人趁著這個大好時機相信他,無奈人心硬的程度實在令人遺憾。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主啊,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主的膀臂向誰顯露呢?他們所以不能信,因為以賽亞又說:主叫他們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們眼睛看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以賽亞因為看見他的榮耀,就指著他說這話。」(12:38-41)

約翰親眼目睹他們那種剛硬的心,堅決拒絕耶穌苦口婆心的諫言,及後讀到《以賽亞書》時,明白先知的預言就是指向這些不信的人。


「雖然如此,官長中卻有好些信他的,只因法利賽人的緣故,就不承認,恐怕被趕出會堂。」(12:42)  

令人詫異的是,竟然有猶太官長暗地裡信了耶穌。其實很多官長都信奉猶太教,到會堂聽道理,法利賽人又常與這些猶太官長打交道,互為勾結。難得有官長受彰顯公義的耶穌所感動,但礙於忌諱法利賽人的排斥,恐官位不保,因此做了隱蔽基督徒。

約翰指斥他們「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12:43),不敢公開承認自己的信仰,對他們跟從主的決心大打折扣。


12:44-50 這段向猶太人大聲疾呼的言論,是《約翰福音》記載的最後一次耶穌在公眾場所的講道,之後都是記錄他在最後的晚餐中私下與門徒的對話,和向天父的祈禱,然後就被官兵捉拿。


最後的呼籲也是離不開「永生」和「審判」兩個結局。他道出自己來世間的目的:「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12:47下)

他一再強調自己扮演的角色:

1. 世上的光─「我到世上來,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裡。」(12:46)

2. 他是神與人之間的「中間人」,藉著他讓世人認識父上帝─

       「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來的。」(12:44)

       「人看見我,就是看見那差我來的。」(12:45)

       「因為我沒有憑著自己講,惟有差我來的父已經給我命令,叫我說甚麼,講甚麼。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講的話正是照著父對我所說的。」(12:49-50)

換句話說,他是父上帝的代言人,信他就是相信上帝;接受他的話,就是接受上帝的話。他的角色好比施洗約翰,施洗約翰為基督發聲,並指向將要來的基督,引導人相信基督。

我們也是「代言人」的角色,為主為父上帝發聲,藉我們的言語、行為(身體語言)去宣揚基督、真理以及神的愛,引導人歸向基督,一切以拯救靈魂和榮耀神為天國的使命。


「若有人聽見我的話不遵守,我不審判他。」「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12:47上,12:48)

拒絕耶穌「所講的道」,就是拒絕上帝的話,就要接受末日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