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眾人的誤解 (約7:1-24)

回應眾人的誤解 (約7:1-24) 

「這事以後,耶穌在加利利遊行(‘walked’),不願在猶太遊行,因為猶太人想要殺他。」(7:1)

猶太地已是危機四伏,並非耶穌貪生怕死,而是「我的時候還沒有到」(7:6),他在加利利尚有許多福音事工要做,不會貿貿然以身犯險。


「當時猶太人的住棚節近了。耶穌的弟兄就對他說:『你離開這裡上猶太去吧,叫你的門徒也看見你所行的事。人要顯揚名聲,沒有在暗處行事的;你如果行這些事,就當將自己顯明給世人看。』」因為連他的弟兄說這話,是因為不信他。」(7:2-5) 

住棚節是猶太人三大節期的其中一個,在猶太曆七月十五日開始,耶穌的兄弟「鼓勵」耶穌趁此「良機」上耶路撒冷過節,不過卻語帶諷刺和看不過眼的意味。為何他的兄弟會這樣說?

  1. 出於誤解,以為耶穌一向藉行神蹟奇事耀武揚威,因此叫他索性在人山人海的宗教聖地做大事,給他的門徒和「世人」大開眼界,他的江湖地位便大大提升,不用偷偷摸摸,「在暗處行事」

  2. 由於他已成為公敵,影響家聲,家人對他愈漸有反感,怕受牽連。

  3. 連他的兄弟也不相信他,覺得他說話語無倫次,自吹自擂。

他兄弟的想法其實也反映了許多人對耶穌那種偏頗狹隘的看法。針對兄弟和別人的誤解,他其後為自己作出了辯護:「人憑著自己說,是求自己的榮耀;惟有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這人是真的,在他心裡沒有不義。」(7:18) 他為自己所作的一切辯護,正是約翰想在這一段帶出的信息。


「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你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世人不能恨你們,卻是恨我,因為我指證他們所做的事是惡的。你們上去過節吧,我現在不上去過這節,因為我的時候還沒有滿。』耶穌說了這話,仍舊住在加利利。」(7:6-9)

耶穌說出他與他的兄弟在兩方面有別:

  1. 他行事的時間與他們有別,表明他隨時隨地都有任務在身,因他是按照天父的時間表去作事。他在迦拿的婚宴上對他母親也是這麼說:「母親(原文是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2:4)

  2. 他的身份與兄弟有別。他是公然與宗教上的惡勢力抗衡,甚至要指證人的種種罪惡,絕不苟且偷生,才受到別人的排斥和恨意。他其後也交代這一點,他是授天父之命去說話:「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來者的。」(7:16)


「但他弟兄上去以後,他也上去過節,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正在節期,猶太人尋找耶穌,說:『他在哪裡?』眾人為他紛紛議論,有的說:『他是好人。』有的說:『不然,他是迷惑眾人的。』只是沒有人明明地講論他,因為怕猶太人。」(7:10-13) 

猶太百姓預計耶穌也會在節期出現在耶路撒冷,他的行踪已成為眾人的熱議。非但如此,眾人也對他的神秘身份及人格作出正面和負面的評價,議論紛紜,約翰為他的申辯伏筆。他們不敢高談闊論涉及他的話題,怕備受牽連,可見整個耶路撒冷是猶太教的勢力範圍。


「到了節期,耶穌上殿裡去教訓人。猶太人就希奇,說:『這個人沒有學過,怎麼明白書呢?』(NIV, “How did this man get such learning without having been taught?”)」(7:14-15)  

耶穌終於出現了,在聖殿裡講道。猶太人驚訝耶穌講道的能力,與飽讀詩書的拉比看齊。須知《聖經》是宗教領袖不可多得的讀物,一般人根本無機會閱讀,更何況是出身寒微的耶穌,又沒有像保羅自小入了法利賽門派接受教導(徒22:3)。百姓只能在安息日在會堂裡聽猶太拉比講道,對聖經知識略知皮毛。

耶穌顯然相當熟悉聖經上的教訓,學問淵博,可以引經據典去論述,且講得頭頭是道,連文士和猶太拉比都嘖嘖稱奇。明顯他的講論與別不同,這從《馬太福音》五至七章「登山寶訓」的內容便看得出,並非一般文士和拉比慣說的陳腔濫調:「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太7:28-29)


耶穌回應他的教導是出於神的啟示:「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來者的。人若立志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神,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7:16-17)  

「祂的教訓顯然是來自另一個世界,而且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時空領域。」(註36) 正因如此,我們不曾找到人類歷史上有如此驚世駭俗的言論,可以吸引千千萬萬的罪人有所感悟,願意悔改歸正!凡願意謙卑接受他的教導的,反證明這些人是願意遵行神的旨意而行,這自然就將願意悔改與不願悔改的人分別出來,正如耶穌在「稗子的比喻」裡說:「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就是天國之子;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太13:37-38) 不願意悔改的人自然認為耶穌自說自話,並非神的代言人,甚至是「迷惑眾人」(7:12)的騙子、神棍。


「人憑著自己說,是求自己的榮耀;惟有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這人是真的,在他心裡沒有不義。摩西豈不是傳律法給你們嗎?你們卻沒有一個人守律法。為甚麼想要殺我呢?」(7:18-19)  

他解釋自己不是為自己求榮耀,是為榮耀天父上帝。

「這人是真的,在他心裡沒有不義。」耶穌既然直說他的教導和學問是源於神(7:16-17),證明他要榮耀的是神,不是榮耀自己。既不是為求自己的榮耀,他就沒有半點誇獎自己,所說的道理都是真話、可信。相反,若他所說的話是為抬舉自己,他們大可以不信。

他突然把話題轉到摩西的律法,甚至反指控那些詆譭他的猶太人不守摩西的律法,有殺害他的意圖,違反了十誡中的第六誡「不可殺人」的規條!


「眾人回答說:『你是被鬼附著了!誰想要殺你?』耶穌說:『我做了一件事,你們都以為希奇。摩西傳割禮給你們(其實不是從摩西起的,乃是從祖先起的),因此你們也在安息日給人行割禮。人若在安息日受割禮,免得違背摩西的律法,我在安息日叫一個人全然好了,你們就向我生氣嗎?』」(7:20-23)  

沒有人會公開承認自己有殺耶穌的意圖,正如沒有人願意公開承認自己是罪人。

「他們(自以為)按照摩西的教導,可在安息日為小孩子行割禮。」(註37) 第五章曾記述耶穌在畢士大池醫好一個病人,「所以猶太人逼迫耶穌,因為他在安息日作了這事。」(5:16) 這只是其中一件,福音書記載,耶穌在安息日曾醫好過許多人。耶穌以此反駁:「為何你們在安息日行割禮便可,我醫人就不可?」耶穌是以摩西律法挑戰他們,與他們對質:「我在安息日治病何來違背律法?」行割和醫人,兩者都沒有違背律法,反而想伺機殺一個好人就是違背律法!事實上,想一個人死,隨時可用「莫須有」的罪名誣陷他。


「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總要按公平斷定是非。」(7:24) 

這句話指出他們明顯是針對人,不是針對事。耶穌做好事他們都不悅,找理由控告他。要對事不對人,對當事人才公平。

這句話也是在影射那些偽善的宗教人士,他們表面上遵守摩西律法,暗地裡卻是違背律法。公道自在人心,明白事理的人,該曉得是非黑白、誰對誰錯。

各人的道德標準不一,本來就是對錯難分,更何況還有所謂灰色地帶,道德底線含糊至極。誰是誰非,誰真誰假,有時真是很難看得清,兼且當事人會用盡各種方法去掩飾真相,混淆視聽,證明自己有充分理據,有意誤導別人。我們惟有靠神給我們智慧,務求以聖經上的真理和教導為原則,不至受人唆擺,妄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