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好大臣的兒子 (約4:43-54)

醫好大臣的兒子 (約4:43-54)  

「過了那兩天,耶穌離了那地方,往加利利去。因為耶穌自己作過見證說:『先知在本地是沒有人尊敬的。』」(4:43-44)

耶穌在敘加這小城耽擱了兩天,卻是大豐收!辦妥這件向撒馬利亞人傳福音的任務之後,便起程往加利利去。

「先知在本地是沒有人尊敬的。」這句話在太13:57曾經記錄過,那裡記載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鄉,在會堂裡教訓人,甚至他們都希奇,說:『這人從哪裡有這等智慧和異能呢?』」(太13:54) 加利利人知道他的出身,是木匠的兒子,連他的母親和弟妹是誰,他們都瞭如指掌,質疑他哪裡來的本事。「他們就厭棄他(厭棄他:原文是因他跌倒)(' they were offended in him')。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耶穌因為他們不信,就在那裡不多行異能了。」(太13:57-58)「厭棄他」就是對他有反感。為何約翰特意耶穌在進入加利利境之前重提這句負面說話?「約翰刻意要我們注意到撒馬利亞人和耶穌的同鄉所表現出來的明顯差異。」(註21) 看來他預計會再次遇上一些不快的現象。

饒是如此,明知回到自己的家鄉只會受到冷遇,他還是堅持要回去,因他仍要完成某些事工。提醒我們傳福音不是要去喜歡去的地方,不喜歡去的就索性不去,神引領我們去哪裡,我們就不要託辭不去,要從先知約拿逃避神的負面經驗汲取教訓。


「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既然看見他在耶路撒冷過節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他,因為他們也是上去過節。」(4:45)

約翰告訴我們,耶穌本不受加利利人尊敬,只因他們曾上過耶路撒冷過節,目睹他行了些神蹟奇事,才對他刮目相看。那末,他們現在「接待」他是出於甚麼動機?他們已經相信他嗎?看來不是,只是他身價提升了,有名譽地位,成為他們仰慕的對象而已。「這些人非常期待祂在本地也能行更多的神蹟」(註22),這從耶穌在4:48的回應得知(「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


「耶穌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他從前變水為酒的地方。有一個大臣,他的兒子在迦百農患病。他聽見耶穌從猶太到了加利利,就來見他,求他下去醫治他的兒子,因為他兒子快要死了。」(4:46-47)

迦拿與迦百農相隔25哩。(註23) 這位住在迦百農的大臣,他兒子性命危在旦夕,基於愛子心切,令他不得不謙卑下來,放下自己大臣的身份和地位,尋求耶穌恩手醫治。他顯然對耶穌能行神蹟異能的事早有所聞,對耶穌的醫治能力充滿信心,才千里迢迢親自趕來求他施以援手。


「耶穌就對他說:『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那大臣說:『先生,求你趁著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4:48-49)

耶穌的回應告訴我們,他顯得很不耐煩的樣子,何解?「耶穌的反應竟然是發出責備─針對圍觀群眾的成份大過對那位官長;這可以從耶穌使用的複數用語得知。」(註24) 大臣仍然不輕易放過這難得的機會,繼續苦苦哀求,直到耶穌答應為止。


「耶穌對他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4:50)

耶穌有意挑戰大臣的信心,原本他希望耶穌跟他回去迦百農醫病,如今單憑耶穌一句說話,大臣便照他吩咐回去,不再「死纏爛打」,這顯然需要比先前更大的信心。主所要求的信,是未看見神蹟便信,大臣做到了!一般人是看見神蹟才信,他未曾親眼看見過耶穌施行神蹟,卻相信耶穌的說話可以帶來神蹟,這是非一般的信!


「正下去的時候,他的僕人迎見他,說他的兒子活了。他就問甚麼時候見好的。他們說:『昨日未時熱就退了。』他便知道這正是耶穌對他說『你兒子活了』的時候。」(4:51-53上)

大臣騰出比一般人更大的信心,耶穌沒有令他失望,在他回程途中遇上他的僕人傳來喜訊。他為了印證這位神醫所說的話─「你的兒子活了!」─是否即時生效,急不及待問僕人兒子是何時好轉的。「昨日未時熱就退了」「未時」是大約下午一時,熱退已是「昨日」的事。一問之下,正是耶穌同日說話的同一時間,不早也不遲,他登時佩服得五體投地。

耶穌的話不但帶有能力,而且是即時見效!他相信這絕非偶然,令他不得不降服於這位彌賽亞救主面前。「時間的巧合」對大臣的信非常重要,因為約翰進一步告訴我們,「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4:53下)

大臣當初只求耶穌醫好兒子,沒有想到自己靈性方面的需要。無可否認,家人患重病讓他親身經歷耶穌醫治的大能,而非道聽途說而已。耶穌親自醫病已是神蹟,不在場醫病是更大的神蹟!更重要的,讓他及家人上了「信心」寶貴的一課,就像摩西舉蛇,讓被蛇咬的人學懂凡事仰望神的恩典。

這「巧合」的事件有助大臣更深一層認識耶穌是誰,正如撒馬利亞婦人聽見耶穌能把她「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述說出來時,驚訝之情溢於言表,大臣驚訝的程度實不亞於撒馬利亞婦人,令他不能不折服,「這不就是我風聞人們所說的彌賽亞基督嗎?!」耶穌一句帶有能力的說話,就這樣成功引導他一家人信主,這又是他萬料所不及。

神的話無不帶著能力,正如路1:37說,「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神的作為,絕沒有「偶然」、「僥倖」、「巧合」等字眼在神的字典裡。正如《以斯帖記》全書的主題信息告訴我們,一連串人看為巧合的事情不斷發生在以斯帖和周邊的人身上,背後正突顯出神一步步安排的作為,不得不令讀者大為驚嘆。

2016年4月初,原本是一位魔術師的Wilson,參加了世界扭氣球大賽,在600多個國家、800多個選手中脫穎而出,以高超的氣球技術奪得大賽冠軍。事後他接受《創世電視》的專訪,以自己扭氣球的路比喻人生,路途上每個時候每件事情都有好多巧合,但哪來這麼多的巧合?沒有上帝的奇妙安排,事情不會如此發生。他細想當初沒有遇上那位對扭氣球甚有研究的台灣老師,就沒有比賽的機會;上帝又安排他在大賽中遇到一班好隊友,還要在八百分之一的機會中奪冠……他相信這路途肯定是上帝的看顧。


「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
(4:48) 耶穌這句責備的話,值得我們反思。大臣是看不見神蹟便信,對耶穌的話沒有半點懷疑。相對來說,跟著耶穌的一班人,是存著好奇心,想湊湊熱鬧,看看耶穌彰顯神蹟而已,與大臣那種全然信靠的心,成了強烈的對比,給他們一個當頭棒喝!

明顯約翰記載這件事,是要道出有些人只看重神蹟而沒有真正相信耶穌是救主,焦點校錯了!就像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出於好奇心去跟隨耶穌看熱鬧,而非出於謙卑的心降服於他的帶領。像多馬的信,未見復活主,心仍存疑惑,要等到復活主親自向他顯現才信,最後主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20:29) 神創造世界也是出自祂的說話,現代人要看見才信的話,永遠不會相信創造主的存在和祂的大能。


約翰補充說,這次在迦拿「隔空」醫病的神蹟,「是耶穌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蹟,是他從猶太回去以後行的」(4:54)。它與第一次在迦拿變水為酒的神蹟,有一個顯著的共通點,就是兩個神蹟的彰顯,都是耶穌吩咐了一句,聽的人憑信心照著去做,便看見神蹟的出現。

兩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若要看見神蹟,必須先對神的能力、說話絕沒有懷疑,不能本末倒置。有時我們為某些事祈禱,祈禱過後看似沒有異樣,但原來神已在背後默默地工作,施展眼不能見的大能。這就是我們當持續信靠的功課,而不是看不見便存懷疑的態度,要親眼看見才相信神有回應,這是多馬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