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水為酒 (約2:1-11)
變水為酒 (約2:1-11)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裡。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2:1-2)
1:42 提到「耶穌想要往加利利去」,於是帶門徒返回加利利的故鄉。事隔一天,便隨他母親往迦拿這個寂寂無名的小鎮參加婚宴。原來他剛收納的門徒拿但業就是迦拿人(21:2)。4:46 提到,隔了一段時間之後,耶穌重回這個小鎮,又彰顯了另一個神蹟!
「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說:『母親(原文是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他母親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2:3-5)
馬利亞看似並非催促兒子施行神蹟,可能只是和兒子商量一下如何處理問題,大概她了解兒子有應變的能力,因此詢問一下他的意見。
耶穌打算處理,但不是按照母親的吩咐便去做,他是按照天父的吩咐去辦事(在此書卷他自己也多次強調這一點:照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事),不受制於任何人,包括他的母親。正正解釋他在此刻突然稱馬利亞為「婦人」('Woman’)的原因,並非藐視自己的母親,而是要表明自己與天父的神聖關係,是與地上任何親人的關係劃清界線。他有自己作事的主權,也有自己處理的獨特方式,不受任何人左右。
「我的時候還沒有到」,正表示他是根據父神所定的時間表去做事。時候到與未到,正是約翰在此福音書一再強調的。另外有四次提到「他的時候還沒有到」(7:6,8,30; 8:20);更多的提到是「時候將到」,有六次之多(4:21,23; 5:25; 16:2,25,32);還有三次提到「時候到了」(12:23, 13:1, 17:1)。
馬利亞知道兒子已心裡有數,便叮囑僕人靜候他的吩咐。
「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六口石缸擺在那裡,每口可以盛兩三桶水。耶穌對用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2:6-8)
放在大石缸的水是給來賓潔淨用的,多是用來洗手和洗腳。其時石缸沒有水,可能已用畢,耶穌叫僕人再注滿水,僕人照做不疑。
當耶穌吩咐僕水舀水出來招呼賓客時,委實嚇煞了那些僕人:美酒用磬,就算以水代酒,也萬萬不能用潔淨手腳的水,主人家知道的話,後果不堪設想。正是因為他們順服耶穌的吩咐,才有神蹟的出現!
「潔淨的規矩」,代表猶太人的傳統中所謂「潔淨」人心的條文。耶穌的來臨,就是要打破猶太人固有傳統的框框,突破那些牢籠人心的思想與行為,以嶄新的思維取代陳舊腐敗的思想,帶給人真正的喜樂,使人心暢快!
「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2:9-10)
管筵席的先嚐嚐酒味,能不能用來招待賓客,竟然發覺這酒比先前招待賓客的酒還要好上十倍!隨即問新郎為何瞞著他,不把好酒早點拿出來,待次酒飲完才拿出來,是否不願意用好酒來招呼賓客,實有責怪之意。新郎固然被問得口啞啞,驚喜還來不及,管他哪裡來的好酒。舀水的用人此時豈敢插嘴說出實情,結果只有馬利亞和用人知道這個天大的秘密,反映耶穌作風十分低調。
這水變酒的神蹟何等震撼,卻是在一個不知名的小鎮裡暗地裡施行,其背後的含意卻不容忽視:
-
耶穌要使人從失望變為驚喜,使婚宴更趨完美。意味他來到世間,就是要帶給人一個喜樂的人生。
-
從命令變成創造,證明他擁有超凡的能力,那怕是並非用來招待賓客的潔淨水,一變而為上等的名釀,改變它的用途。意味他要扭轉我們腐敗的生命,一變而為豐盛而有意義的人生。
-
人的信心伴隨神蹟的出現。神的命令如何透過人產生神蹟?人先要對神的說話有信心,繼而順服祂的吩咐,再以行動來配合,神所預期的神蹟便自然出現!耶穌在四福音書的神蹟,大多離不開這個程序。
-
耶穌藉水變酒的神蹟改變了水的本質。2:6提到「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水本是用來潔淨身體上的污穢,意味猶太人歷來以為可以倚靠傳統的禮儀和規條來潔淨人的心靈,這些所謂潔淨的禮儀和規條,已然被耶穌的來臨所取替,正表示他的時候到了(進入新約時代)。「約翰簡短地提到石缸正是用來行『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意思是『儀式』將被『實質』取代。」(註14)
「把好酒留到如今!」正是象徵耶穌道成肉身的出現,為盼望彌賽亞出現的人帶來最大的喜樂。「當祂把水變酒的時候,正表明祂所帶來的救恩之樂已經來臨。」(註15)
「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2:11)
第一個在小鎮發生的神蹟,已含有重大的意義,也只有記錄在《約翰福音》裡。這神蹟增加了門徒對這位耶穌的信心,證明門徒也親眼目睹這個事實,這又擴充了神蹟本身的意義,尤其這五個門徒跟從耶穌才不到幾天,增強他們的信心比加添馬利亞和用人的信心來得更重要。此外,另一個匿名門徒也目擊事發的經過,成為支持那匿名門徒是約翰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