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跟從耶穌的門徒 (約1:35-51)
五個跟從耶穌的門徒 (約1:35-51)
「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裡。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1:35-37)
作者約翰在1:40補充說,「聽見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這段敘述中有一個人匿名,極可能就是約翰本人。」(註12)
這兩個門徒跟從施洗約翰已有一段時間,應該很明白施洗約翰為何叫他們去跟從耶穌,因此經他示意後,他們便毫不猶疑去跟從了耶穌,雖然他們還不明白約翰說耶穌是「神的羔羊」是什麼意思。
「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甚麼?』他們說:『拉比,在哪裡住?』(拉比翻出來就是夫子。)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他在哪裡住,這一天便與他同住;那時約有申正了。」(1:38-39)
兩個門徒二話不說跟著耶穌,耶穌問他們:「你們要甚麼?」(KJV, 'What seek ye?''; NRSV,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耶穌的意思相信是:你們為何跟著我?這好比我們說我們要決心跟從主的時候,究竟是為了什麼,這是值得我們認真地去思考的問題。
為何他們要問耶穌住在哪裡?後面提供了答案,他們打算與耶穌一起生活。耶穌叫他們來看,就是讓他們親自去了解他的起居飲食,才決定是否一心一意跟從他。
耶穌絕沒有強迫我們跟從他,他希望我們衡量過利弊得失之後,清楚知道我們所做的個人決定預計會有什麼後果,而非羊群心理、盲目跟隨,這種草率的決定不會持久。正如兩人相愛準備結婚,證婚人宣告在婚盟中一些大家將要共同面對的環境(無論貧富貴賤、順境逆境,都願意禍福與共、同甘共苦等等),雙方是否都願意持守,認真考慮過後才簽下婚書,共同生活。
「這一天便與他同住」─相信他們已作出清晰的決定去跟從他。「申正」是下午三、四時左右。
安得烈「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翻出來就是基督。)於是領他去見耶穌。耶穌看見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1:41-42)
安得烈和耶穌住了一晚,已對耶穌的信心增加百倍!認定他是猶太人一直渴望出現的彌賽亞救主,可見他的信十分單純。有時我們教育水平越高,思想反而更複雜,正如那些猶太宗教人士常常從理性的角度去想像彌賽亞大概會是怎樣的人,然後嘗試將耶穌對號入座,這當然行不通。君不見內地很多未受過教育的農村人士,信得何等單純。
安得烈看來非常興奮,彌賽亞竟然給他遇上了,他馬上要把這驚人的喜訊帶給他的哥哥西門,可見手足情深。兩兄弟家鄉是加利利的伯賽大(1:44),一同來到猶太地區,看來西門也有機會是施洗約翰的門徒。耶穌甫看見西門,便要給他一個別名─磯法。
「磯法」(Cephas)是亞蘭文,「彼得」(Petros)是希臘文,英文是Peter,意思是小石(stone)。耶穌曾對彼得說:「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16:18) 「彼得」是 ‘stone’,「磐石」是 ‘rock’,小石怎可和大石相比?那為何耶穌要給他一個「小石」的別名呢?可能是奠定他在十二門徒中為首的地位,帶領其他門徒一起建立以「磐石」基督為根基的教會。見過耶穌後,兩兄弟便一心一意跟從耶穌浪跡天涯。兄弟在主裡同心同行,實在難能可貴!
「又次日,耶穌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見腓力,就對他說:『來跟從我吧。』這腓力是伯賽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1:43-44)
耶穌今次主動叫腓力跟從他,顯然他已很了解腓力的內心世界,而腓力也是渴望彌賽亞來臨,從下面一節便可看出。甚或他和西門兩兄弟一同來到施洗約翰那裡受洗,繼而成了他的門徒。
「腓力找著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腓力說:『你來看!』」(1:45-46)
腓力和拿但業的關係非比尋常,也許是好朋友。腓力與安得烈的反應甚為相似,信得單純,而且樂意第一時間把這好消息轉告好兄弟,希望他也來跟從彌賽亞耶穌。是誰告訴他耶穌是「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呢?當然是耶穌,大概他向他們引經據典來證明他的神聖身份,他也介紹了自己的出身地在加利利的拿撒勒。
然而拿但業對拿撒勒這個小城的印象甚為惡劣,認為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罷了。事實上,舊約聖經從未提過拿撒勒這個地方,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地方。
腓力與耶穌給安得烈和另外一個門徒的回應一樣:你來瞧瞧吧!人就是未認真了解事實真相便武斷地表達主觀的想法,了解過後方能客觀判斷。腓力就希望拿但業先跟耶穌接觸過後才說,看看他的說法是否正確,不要憑空斷然否定耶穌的神聖身份。
「耶穌看見拿但業來,就指著他說:『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裡是沒有詭詐的。』拿但業對耶穌說:『你從哪裡知道我呢?』耶穌回答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拿但業說:『拉比,你是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1:47-49)
耶穌見到拿但業,劈頭一句就說他是個「真以色列人」,心裡沒有詭詐,這是讚賞還是諷刺?還是兩樣都有?相信耶穌是在回應他方才說關於他自己的貶語,可能是暗指他直腸直肚表達了一般人的想法:一聽到耶穌是拿撒勒城的人,便瞧不起他。相信耶穌是讚賞他夠率直,不轉彎抹角、弄虛作假,以掩飾其內心直正的想法。有許多人外面說稱讚人的說話,裡面卻是充滿忌恨或怨毒。
從拿但業的回應可知,他明白耶穌在說什麼,必然是針對他先前的負面說話作出回應,因此他很詫異耶穌為何聽到他說話,甚至知道他的為人就是「有碗話碗,有碟話碟」,不會刻意隱瞞自己內心對別人的看法。
耶穌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他,是要證明他有超凡能力─不但聽見,還能看見!相信拿但業那一番對耶穌的妄言就是在無花果樹下說的,令拿但業不能不相信耶穌真的聽見那句貶抑他的說話。
拿但業一臉尷尬之餘,不得不認同腓力的看法,此人就是猶太人渴望來臨的彌賽亞救主─以色列王,要助以色列復國的那一位。對於許多像這五個門徒的平民百姓,都是家境清貧的人,他們渴望彌賽亞的出現,除了希望可以替以色列人建立一個新政權外,與他們有切身關係的,就是希望能改善他們困苦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水平。
「耶穌對他說:『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嗎?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又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1:50-51)
耶穌一兩句說話就令拿但業對他神聖的身份篤信不疑,他明言他絕不會令他們失望,他們會親眼看見他更神聖的一面。事實上,當他們樂意跟隨他的腳蹤行,陪伴他左右,便得見他將要施行許多神蹟異能,令他們側目,甚至「看見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這是指哪一件事呢?難說得很。新約聖經只提到三處使徒看見天開了:
司提反在殉道前的一刻說:「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神的右邊。」(徒7:56)
使徒彼得在一個硝皮匠(製造皮革的工匠)西門的家裡作客的日子,在某日中午禱告時魂遊象外,「看見天開了,有一物降下...」(徒10:11)
使徒約翰在被流放的拔摩小島上得到主的啟示:「我觀看,見天開了。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稱為誠信真實...」(啟19:11)
相信耶穌此間沒有特別指向哪一件事,只是個別門徒有機會得到這類特殊的經歷。
請留意本段經文當中,約翰以不同的稱謂來介紹耶穌,每一個稱謂都反映耶穌某方面的特性:
神的羔羊(1:36);拉比(夫子)(1:38);彌賽亞(基督)(1:41);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1:45);神的兒子、以色列的王(1:49)。最後,耶穌卻以「人子」自稱(1:51)。「這些稱謂全都跟舊約時代期待上帝所應許的救主來臨有關」(註13),顯出作者心思相當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