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光 (約1:1-18)

生命之光 (約1:1-18)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1:1-2)

「道」,希臘文是 'Logos’,英文翻譯成 ‘Word’。

'Logos’ 在希羅文化的外邦人思想中,含有「理性」('reason’)的觀念,「他們普遍認為,希臘文的『道』(‘Logos’)或『理性』(Reason)的觀念,是萬物存在的原因。」(註3)

而 'Word’ 對於猶太人也不陌生,「猶太人十分熟悉舊約裡對創造的描述,也了解『道』(word)和『世界』(world)有密切的關連─上帝口出命令,世界就造成了。」(註4)

「太初有道」(‘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即這「道」的存在,比所有創造物的存在更早,意味「道」是超越有限的時空。

「道與神同在」(‘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與神同在」,「字面的意思是『向著(towards)上帝』,顯示『道』本身具有不同的位格。」(註5)

約翰在第二節重述以上兩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

「道就是神」(‘and the Word was God’),意味「道」與神擁有同等的屬性,不純粹是觀念或意識形態,而是有位格的實體,甚至超越時空,比萬物以先存在。約翰是要否定所有矮化耶穌的異端邪說,「約翰所要表達的重點並不是說,耶穌只是『地位較低的小神』(如耶和華見證人會的論點),而是擁有神的所有本質。」(註6)

 
「萬物是藉著他造的(‘All things were made by him’);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1:3) 

如上所述,「道」與「世界」有密切關係,約翰在這裡所強調的關係,就是萬物是由祂所創造的,包括我們所認知的世界。

《箴言》8:22-25向我們透露這「道」在神創造萬物之先已存在:「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in the beginning of his way’),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before his works of old’),就有了我(‘possessed me’)。從亙古(‘from everlasting’),從太初(‘from the beginning’),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I was set up’)。沒有深淵,沒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出(‘I was brought forth’)。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耶和華還沒有創造大地和田野,並世上的土質,我已生出。」

《箴言》8:26-31則透露這「道」在參與創造世界時所扮演的角色:「他立高天(‘When he prepared the heavens’),我在那裡(‘I was there’);他在淵面的周圍,劃出圓圈。上使穹蒼堅硬,下使淵源穩固,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過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那時,我在他那裡為工師(KJV ‘Then I was by him, as one brought up with him’; NRSV ‘then I was beside him, like a master worker’),日日為他所喜愛(‘and I was daily his delight’),常常在他面前踴躍(‘rejoicing always before him’),踴躍(‘rejoicing’)在他為人預備可住之地,也喜悅住在世人之間(‘and my delights were with the sons of men’)。」可見這道是與上帝一同創造萬物,正如1:10上所說,「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

《箴言》8:22-31可說是與約1:1-3遙相呼應。

「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1:4) 

約翰是要強調,這道「與一切的生命都有關係,尤其是人類的生命特別與祂有緊密的關係。」「每一個人都具有認識上帝的意識。」(註7) 約翰在1:9便解釋,「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為何要「照亮」世人?暗示世人都活在「黑暗」之中,需要「真光」的照亮,否則永遠活在黑暗中。

約翰在1:18說:「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他是「父獨生子的榮光」(1:14)。從上下文理解,真光的作用就是要讓人認識上帝,認識創造他們的主。人如何認識這位創造主?就是透過獨生子耶穌基督的降臨啟示上帝,正是1:14所說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的歷史事實。

「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1:5) 

約翰在1:10-11便解釋,「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
約翰記錄耶穌在猶太人中間(「自己的地方」)講道或施行神蹟的同時,也細緻地記錄不信的猶太人如何和為何拒絕他,而且拒絕的態度隨著局勢的發展變本加厲,直到猶太人(「自己的人」)迫他上各各他受刑的一刻。


其實世人可以認識他,正如約翰在1:14作見證說,「道成了肉身(‘And the Word was made flesh’),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並且「從他豐滿的恩典裡,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KJV, ‘grace for grace’; NRSV ‘grace upon grace’)。」(1:16)

「道成肉身」這句子是《約翰福音》所獨有,約翰是要表達耶穌從永恆來到有限的世界,從超越時空的神變成受時空限制的人,與馬太和路加的進路有所不同。馬太和路加介紹彌賽亞救主在猶太人歷史中的出現,是先知的預言,因此有耶穌的家譜去追溯遠古猶太人的歷史。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道成肉身」本身就是神對人類的無上恩典,透過耶穌的出現,神親自向人類啟示祂自己,同時啟示人類無力去挽救自己,必須要從祂那裡得到救恩,這也是祂對人類啟示的愛,否則人就是一生都活在黑暗中,過著短暫而沒有盼望的生活。祂自我的啟示,遠超人間科學論證(關於神存在與否)所能提供的任何令人滿意的答案。

「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這裡的「恩典」泛指耶穌傳道、醫病、趕鬼的工作、赦罪與救贖、犠牲和愛;「真理」涵蓋耶穌的身份和關於他的一切,包括他向人顯示了神的屬性。

正如1:17所說,「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舊約也彰顯了神的恩典,卻遠不及新約,因新約代表彌賽亞的出現、應許的實現,比舊約時代的人得到更有力的明證和對永恆救贖的盼望。「福音書是寫給第一世紀的信徒,當時他們的聖經只有舊約。約翰希望讀者能夠明白:沒錯!舊約確實充滿上帝的恩典,但是,上帝透過基督來臨所啟示與傾倒的恩典,已經取代了舊約的恩典。」(註8)

「從他豐滿的恩典裡,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如上所述,耶穌基督帶給全人類的恩典,蓋過了舊約時代給猶太人的恩典,可謂「恩上加恩」。「新約的基礎建立在舊約之上,這是非常明顯的事實,我們看到新約經常暗喻或直接引用舊約,或許希伯來書就是個最典型的例子。」「上帝從舊約時代透過許多外在的律法、規條、儀式作為教導百姓的方式;到新約時代則透過祂的兒子成為中保,建立與人更直接的、更個別的關係;這種時代性的轉變本身就是一種釋放。」(註9)《希伯來書》七章說,「先前的條例,因軟弱無益,所以廢掉了,(律法原來一無所成)就引進了更美的指望;靠這指望,我們便可以進到神面前。... 耶穌就作了更美之約的中保。」(來7:18-19,22)

雖然耶穌帶著豐盛的恩典來到世間,只可惜有很多冥頑不靈的人,不但拒絕接受耶穌的真理,甚至用許多言語和暴力排斥他,這正是約翰在書中所突顯的,耶穌與猶太人之間的張力,牽起一連串針鋒相對的衝突─「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1:11)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1:12)

「賜他們權柄」,即只有神才可以賜人永生的福份,排除所有人為因素;而「信他名的人」,就可以成為神的兒女,得享永生,亦排除所有功德論。

願意相信並接受耶穌為生命之主的,便有資格成為「神的兒女」,與神有生命的連結,是一個人類無法想像的特殊身份。擁有這個特殊的身份,就可以名正言順得享與神同在的永恆生命,這是何等令人振奮的消息!

從《約翰福音》中看出,不同人對耶穌的言行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反應,一是斷然拒絕耶穌是神所差來的,一是願意接受他為生命之主,而第三種是持懷疑觀望的態度,未能作決定。

無神論者對「信者得生」的說法自然嗤之以鼻。就算相信有神存在的人,也未必容易接受,至少一般人認為「種善因得善果」,不相信什麼代價都不用付出,便可輕易得到永生,連猶太人也一向認為靠行律法才可蒙神稱義,得享永生。甚至猶太人難以接受人可成為神的兒女,因為這就等同說人可以與神同等,正如他們不能接受耶穌說自己是神的兒子一樣,認為這是褻瀆神的僭妄話,這也是他們對耶穌的指控─「我們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該死的,因他以自己為神的兒子。」(19:7)

耶穌在約10:32-36與猶太人的對話中,就曾反駁猶太人的指控:「耶穌對他們說:『我從父顯出許多善事給你們看,你們是為那一件拿石頭打我呢?』猶太人回答說:『我們不是為善事拿石頭打你,是為你說僭妄的話;又為你是個人,反將自己當作神。』耶穌說:『你們的律法上豈不是寫著「我曾說你是神」(' I said, Ye are gods?')麼?經上的話是不能廢的;若那些承受神道的人尚且稱為神 ('called them gods'),父所分別為聖、又差到世間來的,他自稱是神的兒子,你們還向他說「你說僭妄的話」麼?』」

「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 ('not of blood, nor of the will of the flesh, nor of the will of man’),乃是從神生的。」(1:13)

人的兒女是從血氣、情慾、人意生的,神的兒女「是從神生的」,約翰正是透過第三章耶穌與尼哥底母的對話來解釋這一點。(3:1-8)


總括來說,這一段不太長的經文,正是上帝為人類的永恆救贖計劃的簡單描述,也可以說是整卷《約翰福音》的序言。約翰在這小小的篇幅裡,先來介紹上帝之子來自何方、他的神聖身份、與上帝的關係、他來世間的目的、給人類的貢獻、人的回應─接受與拒絕、接受的好處等等。這位上帝之子是誰呢?作者約翰自己親自作見證(1:14),就是耶穌基督(1:17)! 

讀者可能會察覺,有幾節經文沒有被提及,包括1:6-8及1:15,皆因這幾節都是關於施洗約翰為「道」作見證,因此會放在下一段經文一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