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前8:1下 - 愛心比知識重要

林前8:1下「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 

為何知識容易令人自高自大?因為我們都知道,越比別人知道得更多,在各方面都越有優勢,不論找工作、做生意、求高位、求富,知識或見識越豐富者,自然勝人一籌;甚至從政者,普羅大眾都要求高學歷水平、有專業知識的人擔任。人知識或見識越豐富,便容易自視過高,瞧不起那些比他知識或見識少的人。反過來說,若知識越豐富或見多識廣的人,越發覺原來自己所知的只是皮毛、不值一提的話,便越能懂得虛己。好比我們對聖經或真理的認識越多,越發覺自己原來是何等無知,便會懂得更加謙卑,更加謙虛地學習。正如我大學四年完成學士課程,其中有兩年用來主修「電腦資訊系統」的學科,畢業後仍覺得自己對該學科的認識只限於皮毛,才繼續修讀碩士課程。又如我修畢聖經研究文憑課程,才發覺自己對聖經的認識是何等稀少,縱使窮一生去認識,也是非常有限,好處在於讓我更加渴慕認識聖經真理,要不斷終身學習(包括實踐的功課),加深對聖經的認識,並勇於實踐,以求滿足對真理的渴慕,正如主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5:6) 

保羅責備哥林多信徒只懂賣弄自己的屬靈知識,但卻缺乏了應有的愛心,對於這樣的信徒,他如此評論:「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甚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2) 因他還未懂得去實踐真理!保羅這兩句說話─林前8:1-2,是針對哥林多人吃祭偶像的食物而說的:「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8:1) 有信徒因為恃著自己清楚「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甚麼」(8:4),便堂而皇之地「在偶像的廟裡坐席」(8:10上),以表示自己擁有很充足的信仰知識和基礎。殊不知這舉動會令一些信仰較為薄弱的肢體,誤以為可以「放膽去吃那祭偶像之物」(8:10下)。然而他們「到如今因拜慣了偶像,就以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們的良心既然軟弱,也就污穢了。」(8:7) 意即他們一面吃祭偶像的食物,一面以為自己仍然在拜偶像,令他們心感不安而不斷自責,又或以為信耶穌也可以繼續拜偶像!「基督為他死的那軟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識沉淪了。你們這樣得罪弟兄們,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8:11-12) 因此保羅強調愛心比屬靈知識更重要;只看重屬靈知識而不看重愛心的人,反而顯出自己對真理的無知。 

保羅絕對有資格說出上述這番話,因為他的屬靈知識和見識比他們都要多,但他沒有刻意賣弄自己在這方面的學識,反而懂得利用自己的屬靈知識去傳福音、建立教會、造就信徒,以愛主愛人為己任。他無需與人比較,因他知道在偉大的神面前沒有什麼可誇的。他兩次向哥林多信徒提到:「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林前1:31, 林後10:17) 又在加6:14說,「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 

最近在Whatsapp群組上收到關於余德淳先生在芝加哥短宣的資訊,他在短宣期間要主領一個三日兩夜的家庭營會,在首晚的第一講便是「愛心比知識更重要」這個題目。他在他2016.9.3的「日記」短訊裡分享,華人在異地很想子女先建立學業再鞏固經濟的江山;他說在日間的聚會過後,有個別家長與他交談,全是擔心兒女不成材的話題,因此他這個題目對他們來說,可以說是當頭棒喝,期望他們能意會人生中其實甚麼才是更值得他們去關注。 

余先生告訴家長,「我們無法完全參透自己生命的真正用意,只可以憑著對自己的逐步認識,找到自己可以服務世界哪個角落的群體,便是問心無愧的一生,也是神喜悅的良善忠心僕人。就算有相比更聰明又有錢財的,後者手上有更大行善力量卻不願多付,神並不喜悅人人垂青的智者富豪,他們要受更嚴厲的審判。」他在日記中分享,「接受有限的我,迎見無限的神,本來是人生的智慧必修科,這科的修養使我們謙卑…自己看不清自己,到進入天國與神一起,就可大悟人生所遇的。」 


我非常欣賞以下一位醫生,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去服務貧苦大眾,在同業眼中是一位窮醫生也感到無悔!他是香港天約心社會服務顧問、天躍家庭醫學及輔導總監─陳嵐峰醫生,且聽聽他的見證分享。

『我是個私人執業的家庭醫生,在天水圍行醫前,曾於屯門一間收費最高的診所駐診。2007年,我認識一位在天水圍服侍的女牧師。有一天,她對我說:「你是位基督徒醫生,常常經歷耶穌的看顧。天水圍被稱為『悲情城巿』,有很多被情緒困擾的人,恰巧你也喜歡看顧情緒病人,不如你來這裡開診所,好嗎?」我回應她說:「不可能,這是資源錯配。診治情緒病的藥費很貴,你沒做過生意嗎?」那時,天水圍發生了一件很轟動的案件—有一位母親把兩個孩子從家中的窗子拋到街上,自己就跟著跳下去。 

2009年,因為業務的需要,我要自己開診所,於是開始找地方。元朗、天水圍都看過,誰知,看過的都給人租了。我祈禱問上帝:「上帝,到底祢想我做甚麼?為何我到哪裡去,祢都攔阻我?」我也致電給那位女牧師:「牧師,你和上帝是朋友,不如你問問祂是否真的要我去天水圍?」後來,我和太太一起禱告,用了兩個月時間求問上帝。兩個月後,我給上帝開條件:「如果祢真的要我去,有兩件事是必須解決的,一是我太太願意,二是要有心理治療師、輔導員等來幫忙。」結果,上帝一一應允。 

牧師也很支持我,有次她在教會的講台上呼籲:「有位陳醫生,決定來天水圍開診所,幫助這裡的居民,我們一起來奉獻支持他吧。」當時教會弟兄姊妹中,有一半是住公屋的;也有很多人領取政府綜援金;有些人雖然住在私人樓宇,卻是負資產。呼籲後,只有幾位弟兄,每月拿出一百幾十塊來支持。 

2009年開業時,正值爆發豬流感。第一天上班,診所雖然狹小,只有七八個座位,卻坐滿了人,還有些人要站著等。哪有醫生第一天開業就做不停的?開業一段時間後,病人仍絡繹不絕。這時,我又問上帝:「上帝,不行了,情緒藥很貴,一顆藥丸也要十多塊錢。我收費那麼低,怎能維持下去呢?」 

有一天,一位藥廠銷售員來到診所,原來他是全球十大藥廠之一的香港銷售部副總裁。我問他來訪原因,他說:「在天水圍、元朗都沒有人會買這麼貴的藥,我怕你是買來賣去黑巿,或賣到深圳圖利,所以就來看個究竟。」我回答他,這不是我想做的事,是因為上帝的呼召,我才來這裡診症的。他聽後很感動,說:「很有意思呀,陳醫生。我在公司有一定的決策權,這樣吧,如果那位女牧師能證明病人買不起藥,我就讓你的病人免費取藥。」這樣,從天水圍開始,香港首次有藥廠直接贊助情緒病人藥物。接著那一年,也有好幾間藥廠提出同樣的贊助。 

回顧這段時間的服侍,我想起一段講述耶穌治病的經文:「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太9:35) 原來耶穌走的,都不是大城市,而是名不經傳的窮鄉僻壤。祂作了榜樣,我就跟著祂去做。我又問上帝,我懂處方、懂輔導,但我見到很多人的生命千瘡百孔,就像剝洋蔥,一片片剝下去時,原來最裡頭的已經腐爛了!我可以怎樣幫助這些人的心靈?後來,我開始學習怎樣為病人祈禱。為病人祈禱前,我會先問上帝:「這位病人今天來找我,祢有甚麼要我向他說的呢?」我也會邀請護士一起為病人祈禱。… 

回顧這幾年神在我生命中的帶領,我對神說:「神啊,我真的很開心!當初祢叫我做的事,最終因著祢的幫助,讓我看見祢的大能,我也因此做到了。我沒後悔這幾年在天水圍服侍。雖然與同業相比,我算是個窮醫生,但我真的很開心,每天都看見神蹟奇事,每天都看見很多生命在改變。」』 

【資料來源:《中信月刊》653期2016年9月刊14-16頁「天水圍『俠醫』」】

 
主釘十架的犠牲清晰地告訴我們,愛人是要付出的,越要付出更多愛心的行動,便要犠牲更多,但換來的回報卻更多。陳醫生犠牲了令他可以迅速致富的康莊大道,選擇了另一條沒有其他醫生會選擇的窄路,然而他在服侍貧民中得到更大的喜樂和滿足感,經歷到更多神的同在和大能,這是他未曾預想到的。 

我認識了十多年的一位醫生,我現在都有定期看這位醫生,他是一位基督徒,他知道我是基督徒。有一次他問我有沒有事奉,我說我有為一間福音機構做義務翻譯,他便開始減收我每次沉重的醫藥費。他現在年紀也不輕,仍有很多病人求診,卻經常放自己大假,無他,他是無國界醫生,經常往第三世界去服侍貧民。 

我們可用我們的專業知識去賺取更多的金錢,但也可選擇賺少一點,將我們的專業知識用在關心人的事工上,換取更大的喜樂、更豐盛和有意義的生命。問題是,我們有否尋求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旨意,願意為神犠牲短期的利益,來換取一個自己可以服侍世界某個角落群體的機會,作神所喜悅良善又忠心的僕人,活出一個無憾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