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11:13 - 客旅的人生

來11:13「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從Ginson說起)

「我們不妨把自身看成一個暫時寄居於人世間的過客,來到這世界為的只是『旅途愉快』和履行既定的『使命』。因此,縱使旅途中碰到不稱心的事,也無需太執著,生命有限呀,何不一笑置之繼續向前邁步?放下多一份執著,自然感到多一份自在。最後當你連執迷的生命也可以全然放下時,才算真正的心無罣礙。」

【摘自 Ginson Leung著,《不藥而癒 以快樂戰勝絕症》,天地圖書,2014年5月初版,頁68。】

從內容可知,上文並非出自基督徒的手筆,不過她對人生的看法,與《希伯來書》11:13「人生如客旅」的意念吻合。作者三十來歲時患有絕症─腦部生了「神經膠質纖維瘤」,時在2004年,因位置接近太多神經,香港的醫生不建議做任何手術。一次在辦公室裡突然休克暈倒,經詳細檢查後才發現。這類腫瘤的細胞會不正常倍增,大部份此類病患者的壽命約半年至九個月,全視乎膠質瘤的變化。

「看你的病例,或許如期的半年命終,又或者膠質瘤會變成睡火山,如以往一樣再一直伴你成長。」醫生對Ginson說。三個月後,醫生在檢查時發現她的小腦比常人縮小了,預計她的記憶力會迅速衰退,像六、七十歲婆婆的記憶力。僥倖的是,她沒有於預期的半年或九個月後倒下,但現在記憶力卻遠不如前。

Ginson自始至終沒有做任何化療、電療,也沒有吃藥,純粹是靠著心態的改變,以一貫樂天的性格積極面對賺來的每一天。她在癌魔悄悄侵襲前,一如任何勤奮拼搏的香港人一樣,日夜顛倒地埋首於電訊管理層的工作。當被告知只剩餘半年光景,她的生命從此不再一樣。

雖然生命的倒數,猶如體內裝著一個計時炸彈,曾一度令她心煩意亂,後來她想通了,與其把一分一秒浪費在憂慮與恐懼之中,倒不如把握當下有限的時間,好好地享受每一天。於是她辭退了手上的工作,辦理好後事,訪尋名醫不果,索性將一切煩惱拋諸腦後,到處遊歷,感受天地之美,以圓兒時征服世界的夢想。

我沒有罹患絕症,從沒有打算購買此書閱讀,只是在我生日那天早上起床時,發覺在我的手提電腦上擺放著這本書,旁邊有一張生日祝賀卡,一看便知是小兒的傑作──一份極其窩心的生日禮物!我當然要珍而重之,把它翻開來看一遍。

(旅行牽動主題的默想)

剛過完農曆新年,與母親和兩個妹妹合共幾家人,一同遊歷日本沖繩島。這次旅行各有不同動機,家人希望幫我散散心,我卻希望為家人製造歡樂的氣氛,尤其小兒子從沒有去過日本,明年便要面對升讀中六和考文憑試的壓力,再無暇出外旅遊,此行算是幫助他減壓,在忙碌的讀書生涯中輕鬆一下,充一充電。

今次旅行前後只得四天時間,沒有與家人分享信息,只是在飛機上想到《希伯來書》「人生如客旅」的概念。《希伯來書》11章談及「信心」,開首便為「信心」下了一個清晰的定義:「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 然後舉出舊約一些聖經人物的信心,包括亞伯、以諾、挪亞、亞伯拉罕和妻子撒拉、以撒、雅各、約瑟、摩西、妓女喇合等等,最後作者說:「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來11:39-40)

信心的定義告訴我們,信是相信未來某些事情必然會發生,因而心存盼望。反之,若不相信事情會發生,便不會產生盼望。愈相信事情會發生,信心便愈大;愈對事情的發生存有懷疑,信心便愈小。我們信主的,自然對來11:16所說「更美的家鄉」深信不疑,才會繼續持守信仰。

上述《以快樂戰勝絕症》一書的作者Ginson如此說:「我明白到生命的確不在乎其長短,而在乎其精髓所在。自此,我每日睜開眼便提醒自己:死神隨時會找上門來!要加油呵,要盡最大努力好好過每一天!只要活得燦爛豐盛,遺愛於人間,那麼何時把我帶走,也死而無憾!」人往往在大難臨頭之時,才會懂得珍惜寶貴的每一天!一個對死後的生命一無所知的人,尚且可以藉暢遊去活出所謂「豐盛」的人生,我們信有永生的,豈非更應存著樂天的心境活在當下,去活出真正豐盛而有意義的人生嗎?

(旅程的起點和終點)

當我們計劃每一程旅行時,旅程上都會有起點和終點、途中打算遊覽的名勝、乘坐的交通工具、膳食和住宿的安排等等。旅程首要是安全,尤其坐飛機,當然希望會安全抵達目的地,不會希望像馬來西亞航空那一班在半途中無聲無色消失於人間的飛機一樣,來得那麼突然和令人遺憾。

正如旅程的安排有出發的地點和時間,也有預定抵達的地點和時間,人生的旅程卻始於身在母腹的胎兒,至於目的地在哪,不信主的人可以幻想甚麼極樂世界,拆穿了就是根本毫無把握自己死後究竟會身在何方。對於死亡是甚麼光景,他們腦海裡只是一片空白,又或對所憧憬的極樂世界半信半疑,甚至不去想它,那就跟逃避現實沒半點分別。而我們信主的,就深信我們的靈魂會被引到一個「更美的家鄉」、為天國子民存留的永恆天國。對比之下,才顯出現世是一個極之短途的旅程。故此,信徒的人生旅程是最有安全感,因為我們有聖經上確切的應許,無論在甚麼情況下,只要我們堅守信仰,我們必然可以到達目的地,就是我們的天家,如彼前1:5所說,「你們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

(旅行的目的)

我們每一趟旅行都有其目的,例如公幹、探親、文化交流,或純粹作為一項消閒外遊活動去遊山玩水,集觀光、飲食、購物於一身的樂趣。

世事本無常,當Ginson被宣判只餘半年至九個月命時,她發狂吶喊了好幾天:「半年時間那麼少!怎會夠用?」突然一把聲音在她心頭迴盪:「是呀,既然時間不夠,那麼你還坐在這裡幹麼?看你這幾天只懂坐著抱怨,把一分一秒浪費掉,這才是浪費呢!須知道呀,能善用時間,便一天抵一天;不善用,十年也是浪費!」從那一刻開始,她決定要改寫自己的命運。

就這樣,她辭退工作,練習瑜伽靜坐安神,堅持以笑臉迎接每一天。當她發覺自己沒有於預期的半年或九個月後倒下,便想到要走遍千里,以積極的心態去享受來之不易的每一天,這就是她到處旅遊的目的。她在自序中說:「過去十年我走遍多個夢想國度,旅途上,不斷被啟發、被感動,看到生命的脆弱,同時亦看到生命的可貴,為我生命每一頁平添姿采。每次遠遊回來,我總愛與家人、朋友滔滔不絕地分享,不知不覺,自己就像『郵差』,把箇中領悟傳遞給有需要的人。….這本書便是我散發愛心、笑聲、歡欣的窗口…藉著我的小小閱歷與看法,可以帶給大家一些正面的思想與能量。」

好一句「能善用時間,便一天抵一天;不善用,十年也是浪費!」我們的客旅人生究竟有何目的,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深思的課題,像Ginson一樣盡情去享受來之不易的每一天?還是像弗5:16-17所說,「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主在每個跟隨祂的人身上,都有不同的旨意,這正是我們每一個信徒需要為自己去認真探究的課題。

Ginson因怕身上的「計時炸彈」隨時會爆發,才學懂珍惜每一天而活在當下,每日過著一些「想做就去做」的生活,務求令自己看似短暫的餘生過得更充實愉快。我們又該如何看待自己短暫的人生呢?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或譯: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 我們是主的小羊,理解到短暫的人生要過得更豐盛和更有意義,絕不是用暢遊、消遣這類休閒活動來打發剩餘的時間,這並非「珍惜」而是浪費!正如《傳道書》作者說:「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傳1:8) 他有這樣的親身體驗:「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它的;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這就是我從勞碌中所得的分。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傳2:10-11) 這就是他的結論,「我心裡說:『來吧,我以喜樂試試你,你好享福!』誰知,這也是虛空。」(傳2:1)

原來,一切為滿足一己私慾而作的事,全沒有永恆價值。因此保羅鄭重地說:「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14:7-8) 保羅又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說:「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林前3:11,14) 我們為主而活在當下,才能經歷到何謂更豐盛的生命,皆因我們的盼望不在今生而是來世。反之,主在太6章對門徒說了三次:「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太6:2,5,16) 雖然這話是針對那些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這話同樣適用於那些只以今生為樂的人。

(難忘的回憶)

旅程中當然會有一些難忘的回憶,這些回憶不一定在於飲飲食食。旅行時我們會以輕鬆寫意的心情去欣賞沿途的景色,觀摩當地人的生活文化,並攝下一幀幀照片或輯錄一段段影片留念。

在人生的旅途上,其實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欣賞、發現,譬如創造主鬼斧神工的創造、人與人之間洋溢的溫情,甚至神在我們或身邊人身上所行大大小小的神蹟,這些都值得我們去讚頌和感恩。

反而許多時候,旅途上難忘的回憶是關乎我們的所見所聞,正如Ginson 05年到過西藏參觀天葬一幕毛骨聳然的儀式。看畢後她有如此體驗─「死亡,真的就這麼簡單!」五具從六歲到七十多歲的屍體被三個大力士用大鐵鎚砸碎,再用刀斬成碎件,被一群飢餓的禿鷹咀嚼吞噬,在我看來實在殘忍至極,慘無人道!作者竟然這麼說:「我明白到當靈魂離開肉體後,這具我們曾極度執著、愛惜的工具已不再有主人,因為這個主人也許如西藏人所深信的,已安然地飛往天國的極樂世界。」

又如Ginson在07年到過柬埔寨的地雷博物館,從書冊上看到每個小孩敘述兒時的可怕遭遇時,「每一個字就如一枚枚鐵釘,重重打在我的心上。」她續說:「戰爭過後,為了探知地下仍埋下多少地雷,殘暴的軍人竟四處捉拿剛學懂走路的小孩,然後放他們出外東奔西跑。就這樣,這些天真無邪的小孩淪為軍人的『人肉拆彈器』,以血肉之軀引爆或清除一個個地雷陣。有些小孩橫屍當場,有些則賠上手或腳,硬撿回性命度過餘生。」恰巧她就在博物館門旁遇上一個撐著枴杖的青年,那青年給她剖白自己如何被遺留在殘障村過活,她邊聽邊心裡淌淚,按捺著情緒聽下去。我心想,這比起今日那些恐怖份子自殺式恐怖襲擊更為殘忍及不人道。

旅遊中難忘的回憶可以是令我們興奮雀躍的事,但也可以是一些突發性令我們恐慌的事。例如Ginson 06年與男友遊歷古巴夏灣拿時,被一對年輕情侶誘騙去一間餐廳,繼而被硬銷雪茄、服飾、手工藝等,兩人不斷婉拒。最後Ginson假裝聯絡上當地兩位華僑叔叔來餐廳一起用膳,又胡說他們在夏灣拿人面甚廣,認識不少達官貴人,才得以巧妙地脫離騙局,最後還是要為數杯冷飲付上25美元匆匆結帳。雖然如此,當她們急忙闖進另一間坐滿遊客的餐廳大吃大喝之後,赫然讓Ginson看見她夢寐以求的一幅掛像,就是古巴英雄哲古華拉與卡司特羅等友人在那餐廳內喝咖啡時拍下的。原來兩人都是哲古華拉的超級「粉絲」,急不及待爭著拍照留念。Ginson反覺得因為那騙局而巧遇這次收穫,可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今次我與家人在沖繩最後一天,本來安排了早上在酒店附近坐玻璃船欣賞海底世界,誰料天氣驟變,這個重點旅遊節目臨時沒有開放,大家一臉無奈。我們在回那霸機場途中,卻參觀了坐落於首里城歷史悠久的琉球王宮,讓孩子們得以觀賞到當地一個重要的歷史遺跡,也算是給這趟旅程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漫長的人生旅途上,難免有令人痛苦煎熬的時刻,這些不幸的事情都教人畢生難忘,真可謂「人在旅途灑淚時」。Ginson在古巴騙案實錄中,學會「將煩惱視為修行和提升自我的機會」,「煩惱在何處,修行就在何處」。聖經卻教導我們:「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1:6-7) 不信主的人充其量只能把艱苦的經歷樂觀地視作自我修行來欣然接受,而我們信主的,卻深深曉得這些是神給我們信心備受試驗的屬靈功課。當我們靠著主經得起考驗之後,信心不但倍增,並且在永恆的天國裡得著主的稱讚。如Ginson所言,「眼前的煩惱難題,隨時會為你帶來他日的福祉,或引發其他樂事呢!」可不是嗎?我們細心分析一下過往一些痛苦的人生歷練,往後是否學會一些寶貴的屬靈功課,又或者是神其後賜福的前奏,約伯的痛苦經歷正好反映了這一點。

(愛的回憶)

要盡情歡度一個愉快的旅行,最基本的要素是什麼呢?在我看來,還是與同行者能夠融洽相處,一同去享受旅遊的樂趣,這是難能可貴的「愛的回憶」。

Ginson 09年參加了揚州高旻寺一年一度的「華嚴經」誦經法會,在寺院宿舍住了一段時間,每日的生活就是誦經。在用她形容自己普通到極的普通話去誦經的時候,身旁一位中年阿姨把每一個經文細節給她慢慢誦讀和解說,令她快速掌握到經文意思。此後每天誦經她都跟隨阿姨身旁,得其悉心照料。一天,阿姨突然把隨身的護身符解下送給她,說可保佑她平安,令她受寵若驚。接著她向阿姨提到即將要遠赴加拿大開展新生活,生怕不適應,又要離家一段長時間。阿姨突然捉住她的手,並快速將手上帶著的手鐲脫下,穿到她的手腕上,然後緩緩對她說:「我已把身上所有的都給你,希望你一路平安,甚麼都不用怕啊…」此時她一下子眼淚水如黃河決堤般瀉下,阿姨看在眼裡也禁不住哭起來。「能與阿姨結緣,確實是我在這趟誦經之旅中最大的收穫。」這是她該次旅行最難忘的回憶。

過去與家人的一些旅行,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在酒店房間內與家人一起進行簡單的主日崇拜─唱詩、祈禱、分享半小時的福音信息。今趟沖繩島之旅,雖然無緣來一次崇拜和信息分享,但我卻感受到與母親那種溫馨的貼近,因我出發前已打定主意,難得母親願意跟我們一起去旅行,我要把握機會多點照顧她。因此在旅途上,我很樂意地讓她把手放在我的手肘上,我領著她緩步而行,令她滿有安全感和親切感,這可以說是我今次旅行中最大的收穫。並非因她年紀大而需人攙扶,她在香港時每朝都有晨運的習慣,健康程度還不比我差!只是有兒女伴她同行,感覺兒女並沒有在旅程中只顧自己配偶和孩子而忽略了她,令她在旅行中備受冷落,這樣,她就更享受一家人旅遊的樂趣。

人生的旅途上,最溫馨難忘的回憶莫過於「愛的回憶」,真愛的互動是最令人感到窩心的。去年一位陪伴我和家人一同到泰國旅行的親密弟兄,因他在旅程結束後要直接飛回青海,而我就隨家人返港,在曼谷機場我倆難捨難離的擁抱,是何等的甜蜜溫馨!讓我領略到「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133:1) 不妨回味一下過去有哪些溫馨的場面令你格外心動和緬懷的,那就是我所謂「愛的回憶」。因此主非常強調門徒要彼此相愛:「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約15:12) 現在就讓我們看看我們的主是如何度過他短暫的客旅人生。

(的客旅人生)

基督道成肉身成為人子,在童女馬利亞的腹中受聖靈感孕,就是他客旅人生的起點。長大後,他矢志為完成天父的使命作全時間奉獻,用三年半時間,到處醫病、趕鬼、傳揚天國的福音,還盡心竭力地培訓十二個門徒,務求在離開世界之前盡上一切的努力,身體力行,把愛神愛人的使命逐步完成,各各他上的十字架就是他完美人生的終點。

耶穌人生的旅途上有甚麼難忘的回憶?多著呢!能被門徒記錄在四福音書上的感人事蹟,都是一些歷久常新的難忘回憶,例如耶穌與往雅各井打水的撒馬利亞婦人對話(約4章)、挽救和赦免了一個將被眾人用石頭行刑的淫婦(約8:3-11)、在眾目睽睽之下大聲呼喚在墳墓裡被埋葬四天的拉撒路出來(約11:43)、應迦南婦人的哀求趕走她女兒身上的污鬼(太15:22-28)…。正如使徒約翰在《約翰福音》最後一句話說:「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是一一地都寫出來,我想,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約21:25) 可想而知,他用盡每一寸光陰去履行天父的使命,絕不讓寶貴的光陰白白地流失。

最令人刻骨銘心的,莫過於他被無辜定罪和在十架上行刑這震撼千萬人心靈的事蹟!看過由導演米路吉遜拍成電影的《耶穌受難記》(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的觀眾,都可略為感受到當年耶穌在十架上那種切膚之痛。值得嗎?且看耶穌怎麼說:「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約15:13-14) 他把我們一個個罪人看成是他的朋友,就這樣為我們受盡折磨,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愛!

(總結)

我們該如何活出這客旅的人生呢?耶穌是我們的最佳榜樣。在將要吃最後的逾越節晚餐之前,他逐一替門徒洗腳,然後對他們說:「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約13:14-17) 愛神愛人、為主而活,是神給我們在世的使命,透過甘心樂意的事奉,讓我們可以更多經歷神的恩典、神的愛,甚至神自己。事奉的工作、過程和結果,都能讓我們的生命更多經歷愛我們的神,在主裡得著更大的滿足,這才是主所說更豐盛的人生。

一方面我們要把握在世上的光陰,爭取事奉的機會,另一方面,我們是在不停領受著福氣,因為有機會事奉,其實已經是一種福氣。正所謂「生命影響生命」,我卻透過文字事奉來影響讀者的生命,若非有主的帶領、聖靈的光照,我豈能有機會用文字來事奉?同樣,你也可以透過神給你的恩賜,去影響別人的生命。要珍惜神給你事奉的機會,好好發揮你的恩賜,去愛神愛人,為你短暫的客旅人生留下更多「愛的回憶」,真真正正享受一個愉快而充滿意義的生命旅程,莫要像無知的人把它匆匆浪費掉。 

Ginson在書末提及畫家男友Charles,在她患病前正在商界拼搏,事業蒸蒸日上,直至癌魔叩門,他隨之急流勇退,為的只是爭取與女友相聚的時間。他為了開解女友對他的歉疚,情深款款地對她說:「當我作戶外寫生時,深切體會到時光的『稍縱即逝』….生命的短暫美麗何嘗不是,世間外物、名譽金錢焉能匹比?」Ginson也意識到上天讓她「過期居留」至今,「我想大概是因為我仍肩負著人世的使命吧!…我又怎能不興奮雀躍地活好每一天?…要做點事,要爭取分秒做多點事;為身旁一切好友、相識與未相識的…貢獻多點,盡心盡力去做點甚麼利益大眾的事,不致辜負多賺回來的生命」,正如她自己曾說:「要活得燦爛豐盛,遺愛於人間,那麼何時把我帶走,也死而無憾!」我們信主的,知道我們這腐敗的生命是主拾回來的,是祂用重價換取我們的重生,更該意識到,我們肩負著人世的使命,要為主為人多做點事,才不致辜負這多賺回來的生命。就讓我們以主耶穌的心志作為客旅人生事奉的目標─「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