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5:3-4 - 患難生忍耐

羅5:3-4「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 

人在患難中怎能歡喜快樂?尤其苦無出路,很多時候會想到是否永遠都要陷入這個痛苦的狀態,愈想便愈擔心!但上述金句向我們啟示了一個秘訣,就是患難有甚麼好處,不過這好處來得不易,是要經過一個艱苦的過程。然而若我們能在患難中看得通透,明白患難過後信徒的靈命會更堅壯,便會為那意想不到的結果而歡喜。 

出生於破碎家庭的慧詩早在十多歲時已離開家庭,流連在夜場中吸煙、喝酒,甚至沾上毒品,只求麻醉自己。生母曾經聯絡她,得悉她腐敗的生活後狠狠教訓了她一頓,她卻在想:「你從來沒有養育我,只是因為當初的一時之快才懷了我,有甚麼資格教訓我!」 

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愛,慧詩選擇了盲目地在愛情中尋找,但每段關係都無疾而終,甚至她曾一口氣吞下過百粒安眠藥,想死卻死不去,心想:「好吧,至少我還有手有腳,靠自己的能力還是可以過活的。」於是,慧詩又繼續以往的生活模式,兩年多後,她第三度懷孕。前兩次已選擇了墮胎,這次想起自己責怪母親的話,自己不是也因為一時之快而懷孕嗎?當初已經做錯了,是否還要成殺人兇手一錯再錯?她不想再剝奪生命,打算生下小孩撫育,卻不幸流產了。整個過程中所有的掙扎、決心、自我覺悟,好像全是枉然。 

04年發生了一次意外,她從一米高的椅上墮地,劇痛無比,照X光、看跌打都沒有特別發現。但大半個月過去,痛楚不減反增,再次入院求醫,結果確診她跌傷盆腔內的S.I. Joint骨,導致韌帶出水、雙腿癱瘓,其時她只有二十多歲。自此,痛楚沒有一天離開過她,每天都要打幾次止痛針。後來雖安裝了盤骨支架,但情況還沒有好轉,痛到連上廁所、洗澡也做不到,只能躺在床上,唯一可以做的事就只有看著天花板流淚…... 

05年中,醫生準備為她在鎖骨進行大手術,但揚言手術並沒有成功率可言。反覆留院一年多的慧詩,常常得到院牧探訪,為她祈禱、分享詩歌,更播放她最愛聽的聖誕歌。那刻,慧詩的眼淚再次湧出,心裡禱告說:「天父,我很想得到平安。」慧詩開始讀《聖經》,詩篇廿三篇讓她知道,原來跟從上帝,就能得到平安。她願意打開心扉讓上帝工作,12月進入手術室時,慧詩沒有懼怕,知道上帝會看顧保守她。這一年她感受到一生中從未有過的平安和盼望。 

但手術過後,慧詩的情況還是沒有起息,然而她確知上帝已慢慢醫治了她的心靈,她不再為自己的人生感到悲哀,身體的缺陷不再令她自怨自艾,她重新活過來了。06年12月,她獲得政府資助購得電動輪椅,正式投入教會生活,更在07年6月接受浸禮。同年,她報讀基督教輔導學院課程,她笑說:「我雖然癱瘓了,但死剩把口仍要為神服事。」 

在學期間,慧詩仍有十日八日痛到動彈不能,但她還是能完成每個課程,這實在是一個神蹟,但更大的神蹟還在等待著她。10年1月,牧師與兩位弟兄姊妹替慧詩進行了一次禱告醫治,正當慧詩不斷向神禱告認錯之際,她感受到有人推了她雙腿,慧詩向神呼求:「神呀,你醫治我的身心靈。」兩個多小時過後,慧詩坐下、站起來,完全感受不到痛楚,這是她六年以來從未試過的!慧詩霎時間來不及反應,牧師大喊:「耶穌叫你行過去,耶穌就在對面!」慧詩立刻在心底回應:「耶穌我要去,我要跟從你!」一步接一步,慧詩愈行愈有信心,眾人都目瞪口呆,只能將榮耀感恩歸給上帝。足足六年了,慧詩終於可以再次自行洗澡,安然睡覺。 

慧詩從沒想過神會這樣醫治她,但對比醫治她的雙腿,她更感謝神醫治她的心靈,否則即使如過往般擁有健全的四肢,她的生命還是一團糟。「重新行走固然是神蹟,但每天與神同行,倚靠神的大愛及大能,這份救恩才是生命中源源不絕的神蹟!」慧詩感恩地說。 

【資料來源:《星島》2018.3.13 A7頁「喜樂任我行」】

「玉不琢,不成器」,我們的人生是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信靠神的心才會不斷鞏固及提升。慧詩從沒想過不慎跌一跤,就連坐下和行走的能力都失去,即使多麼想結束生命,但她連尋死也無力做到!她更沒想到,在留院的日子竟得到院牧鍥而不捨的關心、安慰、禱告、分享,讓她在絕望的人生中重燃盼望。 

雖然手術後痛苦沒有離開她,由於她在聖經上的話得到平安與盼望,她學會忍耐接受現實,與患難共存,甚至積極投入教會生活,報讀輔導課程接受栽培,盼望長期坐輪椅也要侍奉主。患難確實鍛鍊出她愈漸成熟的美好靈性,令人看見她的生命是何等頑強!經過長達六年捱苦的悠長歲月,最後,神給了她神蹟的醫治,但她始終強調,心靈得醫治,每天在患難中與神同行,倚靠神的大愛與大能度過每一天,令她每天都經歷到源源不絕的神蹟,那份喜樂掩蓋了一切的痛苦和悲傷。 

我看見神給慧詩那種說行便行的醫治神蹟,第一個反應便是心生羨慕,為何神沒有給我那種特別眷顧,突然間可以「食得番嘢」─阻止食物進入氣管的肌肉(活門)自然地彈出來?相信有很多受著奇難雜症折磨的信徒,都希望得到像她那般神奇的醫治,我卻想到下列幾點:

  1. 神有祂的主權。保羅引用神向摩西說的話「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羅9:15)來反駁那些認為神的救恩不公平的人。他又說,神有祂行事的主權:「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你這個人哪,你是誰,竟敢向神強嘴呢?」(羅9:18,20) 況且神醫治人也有不同的時間,也不排除我有一天也會得著神奇的醫治。

  2. 神可在其他方面給予我們特別的眷顧,只是不同方式罷了,我們也就該為那些特別的眷顧而感恩,正如慧詩在患難中感恩神給她心靈的醫治,有著與神同行的特別感覺,叫她殘缺不全的生命能重新活過來,她反而覺得更加寶貴!

  3. 正如本文選擇的金句所言,從受苦難的過程中,信靠神的心更加堅固,靈命更加成熟,這已是神給我們特別的眷顧;又能經歷到如林前10:13所說的恩眷,「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雖然保羅在這裡所指的是誘惑之類的試探,但我們也可看成為試煉,應用在我們遭遇苦難的日子當中,也有勵志的作用。 

患難容易令我們失去喜樂,甚至埋怨神,不但在平信徒身上時有發生,甚至在資深的牧者當中也有發生。在「創世電視」《美東華人差傳大會》的節目中,一位牧師在台上分享他的見證,如何在患難中領悟到羅5:3-4的話。這位牧師讀完神學,往上海傳福音,從一間工廠開始。原本17人的教會,幾年間發展成2000多人的教會,增長超過100倍。有次他推動一人帶一人返佈道會,信眾帶了共600多人參加佈道會。由於教會只能容納400人聚會,分兩場仍然不夠座位。佈道會準備開始之際,忽然公安帶了幾百個警察浩浩蕩蕩來,迫令教會立即關門! 

教會迫不得已即時要關門,及後的半年時間,教會以小組形式在公眾場所聚會,牧師非常擔心如何跟進初信和慕道者。當他讀到羅5:3「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便讀不下去。他氣憤難平,扔下聖經,繞了一圈,之後又重拾聖經看下去─「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反思過後,他終於想通了:患難可看清自己的不足、缺乏、埋怨,因看不見前路;忍耐卻可以磨練自己去淡然處之;老練者,當他耐心等候時,靈命更趨成熟;盼望是放眼未來;不至於羞恥,就是將來在神面前不會感到羞恥。他彷彿經歷到有如約伯一日間被拿走一切的信心歷程,他要為有此經歷感到歡喜! 

“Life Power” 敬拜樂隊一位成員說:「我只是上帝計劃的一小部份,祂大能的手在背後工作,只是我看不見而已。」約伯又何嘗不是歷盡苦澀辛酸,初時在妻子冷嘲熱諷之下,仍堅持為神抱不平:「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伯2:10) 後來三位朋友來了,他便開始埋怨神:「惟願我的煩惱稱一稱,我一切的災害放在天平裡;現今都比海沙更重,所以我的言語急躁。因全能者的箭射入我身;其毒,我的靈喝盡了;神的驚嚇擺陣攻擊我。」(伯6:2-4) 到最後一刻他仍為自己的痛苦伸冤:「現在我心極其悲傷;困苦的日子將我抓住。…神把我扔在淤泥中,我就像塵土和爐灰一般。主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我;我站起來,你就定睛看我。你向我變心,待我殘忍,又用大能追逼我,把我提在風中,使我駕風而行,又使我消滅在烈風中。…我仰望得好處,災禍就到了;我等待光明,黑暗便來了。我心裡煩擾不安,困苦的日子臨到我身。」(伯30:16,19-22,26-27) 最後約伯才洞悉到原來神在患難背後有祂的美意,就是讓他在患難中看見自己的不足─自以為義(伯31:6「我若被公道的天平稱度,使神可以知道我的純正」),又讓他對經歷神方面有嶄新的體會:「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伯42:3,5) 

我們在患難當中,容易對神的慈愛和公義失去信心,此時我們更加要堅持我們倚靠神的心,正如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所高舉的「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唯獨信心」!馬丁路德自己也曾受盡不少苦楚,不過他信靠神的心非常堅定,結果成為教會歷史上不朽的傳奇人物。因這位天主教修士對《聖經》基要真理的堅持,不但追隨者將他為辯明真理的95條論綱翻譯成德文並傳開,他本人也不辭勞苦地將不普及的拉丁文聖經翻譯成人人可閱讀的德文聖經。像耶穌抗衡猶太教的權勢和扭曲聖經的教導一樣,他長年累月與羅馬教廷腐敗的權勢和誤導人的天主教思想作對。若非他信心的堅持,我們便領略不到聖經信息裡面被天主教曲解的地方,基督新教便不會誕生。 

馬丁路德長期受壓導致神經衰弱,也有軟弱之時,著名作家杏林子在《上帝死了嗎?》這篇文章裡,開首便提到馬丁路德的故事: 

「在我一生當中,遭受的挫折打擊不計其數,很多時候,覺得路彷彿再也走不下去了,我就會不自覺地想到馬丁路德的故事,信心便油然而生…… 

多年前,我曾看過一篇小故事,說到宗教家馬丁路德當年改教時,曾遭受羅馬教廷極大的逼迫,甚至視他為異端。有段時間,來自四面八方反對及責難的聲音,使他灰心到極點,他的妻子多方鼓勵、勸慰,都無法激勵他。 

有天清晨,妻子穿了一套黑色衣服,頭上蒙著黑紗,這是赴喪時的打扮,馬丁路德大吃一驚,連忙問妻子:『是誰死了嗎?』妻子回答說:『上帝死了!』馬丁路德頓時大怒:『胡說八道,上帝怎麼會死?祂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他的妻子卻鎮定地說:『既然上帝沒死,你為什麼一副灰心絕望的樣子?』 

因著妻子這一句話,馬丁路德重拾信心,繼續致力改教,雖歷經千辛萬苦,甚至生命遭受威脅,都未能使他放棄,終至改教成功。」 

杏林子本名劉俠,7歲時舉家隨國民政府遷到台灣,12歲時罹患了罕見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時手腳腫痛,行動極為不便,使她因而對生命抱著消極的態度,直到16歲時因信奉基督教,在心靈上有了寄託,由信仰中體驗到生命的價值和尊貴,漸漸改變了她對生命的看法,轉而充滿了樂觀與積極。據其自述,因家鄉在陜西省扶風縣杏林鎮,也為了紀念自己一輩子與醫院結下的「不解之緣」,故以杏林子為筆名。 

由於病患令杏林子不得不中途輟學,才小學畢業的她,透過刻苦自學,不斷寫作,作品除散文外,亦有小說、廣播劇、電視劇本、舞臺劇本等,屢獲殊榮。另外,杏林子亦致力為殘障人士做義工服務。及後更於1982年成立「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後改名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實踐其「福音」與「福利」並重的「雙福」理念。 

由於杏林子殘而不廢,勇於向生命挑戰,並以著作激勵社會,她不但被譽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而且曾在1980年獲選為第八屆十大傑出女青年。她的晚年在幾乎無法執筆的情況下,仍以口述方式寫作不輟,作品中充滿了求生的意志,足以激勵人心。杏林子逝世後,獲總統陳水扁頒令褒揚。 

【資料來源: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131000051KK02004&p=%E6%9D%8F%E6%9E%97%E5%AD%90%E7%9A%84%E7%94%9F%E5%
B9%B3】

正如杏林子感到無力前行之時,想到馬丁路德對信心的堅持,便能重拾信心,我們沮喪到缺乏前行的動力、心想放棄之時,也可以想想杏林子的遭遇及動力的來源:12歲患病,一生出版超過40本勵志的作品,又服侍殘障人士,活到60歲才安息主懷─她就是在患難中仍能歡歡喜喜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