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 舊約與新約獻祭制度預表性的關係

III.   舊約與新約獻祭制度預表性的關係

A.  何謂「預表」?

「預表」(type) 是舊約的事件、制度、物件、或人物,因著神預先定下設計,不僅具有歷史性的意義,更指向將來另外一項事件、制度、物件、或人物。它包括了神特意指定的目的與意義在內。根據「預指法」(predictive prefiguration) 的立論,預表是神在舊約的事件、制度、物件、或人物中預先指定要在新約中實現的意義。[1]

希伯來書中所用關乎預表的詞語包括有:

[和合本] 形狀和影像(8:5)、表樣(9:9)、樣式(9:23)、影像(9:24)、影兒(10:1);

[新譯本] 副本和影像(8:5)、預表(9:9)、樣式(9:23)、表象(9:24)、影子(10:1);

[KJV, NRSV, NIV] example, shadow, figure, symbol, pattern, sketch, copy, image, etc.
            
(請參看《附頁三》出現上列字詞的經文)

樣本和影兒都不過是本體的一個反映,從神學的用字來說,就是本體的一個「預表」。人可以透過預表而對本體有某程度的認識,但不能完全認識或認真了解本體。[2] 影兒所代表的本體,9:23及10:1所用的詞語是「本物」(10:1 ‘realities’ in NRSV & NIV)。1:3用「本體」來直指基督所代表的神。

實體是將本體的預表實質地體現出來,例如舊約的會幕預表基督在地上的事奉,會幕表徵神的同在,基督道成肉身住在人間,顯明了神的同在。會幕也預表基督在天上的事奉,祂在地上的工作完成了,但祂在天上仍然繼續大祭司的職任,如今仍不斷為信徒祈求。由此可見,會幕是舊約的影兒,基督是新約的實體。[3] 下文會有更詳盡的闡釋。

影兒所預表的實體,10:1所用的詞語是「真像」(NRSV ‘true form’; NIV ‘reality’)。9:24用「真」來形容天上的聖所(‘NRSV & NIV ‘the true one’)。1:3也用「真像」(NRSV ‘express imprint’; NIV ‘exact representation’)來形容基督是代表神。

B.  舊約獻祭制度預表性的作用

(1)  舊約預表的本體

從上列有關影兒、影像等的經文看出,地上的整個舊約體系都是天上體系的預表。[4] 9:9提及頭一層帳幕是現今的表樣。9:24指人手造的聖所,是真聖所的影像。10:1指律法本身是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8:4-5指照律法獻禮物的祭司,他們供奉的職事,是天上職事的影像。9:23也提到按著律法,被潔淨的祭物都是天上祭物的樣式。

8:5既說舊約祭司的職事,是天上的影像,換言之,舊約的祭司也是天上祭司的預表。8:5下神告訴摩西,「作各樣的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西乃山)指示你的樣式。」8:1-3提到真帳幕和大祭司。事實上,神在西乃山上向摩西所指示的,不只是會幕的建構,還包括了大祭司和祭司的職事。因此,不但會幕的架構是一個預表,大祭司的職事也是一個預表。神的指示是涵蓋整個舊約體系,包括祭司和獻祭體系。因此,地上的祭司體系不過是一個預表,而它所要預表的本體就是基督。[5]

(2)  舊約預表的實體

本體和實體有所不同,但在預表的意義上兩者是不可分割的。舊約預表所指向的實體,在主耶穌在地上成就救贖的事上實現了,但預表本身卻是按著神的心意中的本體來設計的。當地上的會幕仍然存在的時候,人還以為它就是本體,是人解決罪和神關係的終極方法。然而舊約會幕作為預表,就如別的預表那樣,是有一定的時限,就是直到所要預表的實體來到之時。9:9說「那頭一層帳幕作現今的一個表樣(預表)」「現今」就是新約的時候。指主耶穌成就救恩的時候。9:10說「這些事…命定到振興的時候為止」(新譯本「直到更新的時候來到」),表示預表的存在有一個時限。接著9:11說「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明確表示實體既已來到,預表就完成它的任務,就要退位了。「更新」是指作為預表的會幕、舊體系等要更新、要革新,由新體系取代之。[6] 作者在8:13為新約取代舊約的闡釋作出了一個結論:「既說新約,就以前約為舊了;但那漸舊漸衰的,就必快歸無有了。」在下文《新約代替舊約》一段,將會詳盡分析新約取代舊約的論據。

(3)  舊約獻祭所預表的本體和實體

作者以舊約是用祭牲的血所立(9:18, 20),暗示新約的成立是由基督在十架上流血而正式開始。換言之,新約的實體是在作為預表的舊約之後才出現。但新約的本體—即是在神心意中的救贖計劃—卻在舊約之前和舊約之時已經有了。救贖計劃的果效是因著基督的獻祭和流血而產生,這就是本體的實現。IV.《基督獻祭的意義》一段裡,也將會詳細交代基督和祂的血如何代替舊約獻祭所用的祭牲的血。

律法的功效也是從基督勝過祭牲的角度來理解。(10章) 律法裡的獻祭是預表,基督獻上祂身體的獻祭乃為實體,基督的祭自然比舊約所獻的牛羊更有功效了。

形狀和影像這些字詞,皆暗示在可見事物的背後,還有更深遠的實際。一件偉大藝術品的複製品並不是真品,卻把真品的形狀展示出來。複製品是不完全的,若非親眼看到真品,無法得見其完全的光輝。[7] 作者每每將影兒和影兒所預表的實體作出比較,從而帶出實體的優越的強烈信息。祭司供奉的職事,是天上事的形狀和影像,耶穌的職任是更美,祂是更美之約的中保,憑更美之應許所立。(8:5-6) 「頭一層帳幕作現今的一個表樣…命定到振興的時候為止。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9:9-11)「照著天上樣式作的物件,必須用這些(地上的)祭物去潔淨;但天上的本物,自然當用更美的祭物去潔淨。」(9:23)「律法既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10:1)。「表樣」(‘parabole’ in Greek) 只代表整個利未祭司的體系,只具有暫時的效果,不能使人達到完全。(9:9) 舊約祭禮的不足,與基督所獻的在功效上相比之下,自然相形見絀,而基督的優越性便同時突顯出來。V.《新約獻祭制度的優越》一段,將會列表比較舊約和新約獻祭制度的功效,藉此顯示新約獻祭制度的優越性。

作者在10:1-4用了反問句式的文學手法,如「總不能」「若不然」「豈不早已」「就不再」「斷不能」等來強烈表達舊約制度的不濟事與不足,從而引起讀者對新制度的渴望。本文在最末部份會討論新約獻祭制度對信徒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可以直接朝見神、敬拜神、親近神,再無幔子的阻隔。(10:19-22) 現在只為本段作一小結:

影兒與實體是作為親近神的舊方法和新方法的對比,從對比中我們可看見舊方法的限制:

一、影子當然不能完全顯示物體的本身,充其量只能表現出物體的外在輪廓而已;
二、當看見實體時,影子就不重要了,作者以此來強調舊方法之不足。[8]

故此,舊約的獻祭制度雖具外在的標記,卻缺乏使人得以親近神的能力,那些祭物不能使人的良心得以脫離罪咎感,這一切都只是實體的影兒。[9]



[1] 賴若瀚。《實用釋經法》(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8),頁370-1。
[2] 李保羅。《希伯來書結構式研經註釋》(香港:天道書樓,2001),頁233。
[3] 賴若瀚,頁377-8。
[4] 古特立著,校園編輯小組譯。《希伯來書—丁道爾 新約聖經註釋》(台北:校園書房,1999),頁187。
[5] 李保羅,頁231, 233。
[6] 同上,頁253-4。
[7] 同上。
[8] 古特立,頁205。
[9] 馮蔭坤。《希伯來書(卷下)—天道聖經註釋》。(香港:天道書樓,1995),頁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