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的角色

何謂「先知」?


先知的詞彙

「先知」“nabi” 並非來自希伯來字源,這借來的字,道出先知的觀念和活動,並非只在以色列獨有,而是從他們處身的異族文化裡得來的。先知在聖經裡也被形容為先見、神人、異象家等。

先知的基本概念及描述

當某人受靈感說話,而聽的人相信他是神的合法代言人,就被尊為先知了。

先知可以來自不同階層的人,他們選擇在自己認為有效的地點和時間向人說話。

早期先知說話的對象是個人性的;後期的先知主要對象是群體。

聖經裡的先知 

1. 敘事者:「摩西五經」

若以先知的意義來看,「摩西五經」不曾出現過任何先知。

五經中首四卷書並沒有出現任何像以賽亞先知等的人物。《申命記》則預設了在以色列人的制度中有先知的存在,相信是後人為了設定分辨真假先知的準則,把摩西定性為神所差來的先知典範。故五經裡的「先知」是後人加封的。

2. 敘事者:「前先知書」

(以色列傳統將《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紀》歸類為「前先知書」。)

有學者強調《撒母耳記》才是古以色列先知發展的開始,因他有先知的特性。

拿單是大衛的宮廷先知。

被稱為「先知之子」的先知群體,過著苦修和與外界隔離的生活。他們有點像靈媒,透過一些外在行徑進入神恍狀態。以利亞和以利沙都與先知群體有關聯。

在「申典歷史」的先知,都是按照作者的設計和目的被塑造,有特別擔任的角色。他們認可一個新的王朝,被神差遣去勸化百姓,並宣告災難。(「申典歷史」包括《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及《列王紀》,它們都包含《申命記》的神學思想—聽神的話蒙福,不聽神的話受罰。)

先知奉神的名所說預言的功效,佔非常重要的地位。個別事件的預言和應驗,常被重複地提及。

3. 先知詩集:「後先知書」

(「後先知書」包括《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和十二卷小先知書。近年來學者將《但以理書》視為公元前第二世紀被壓迫時期的啟示文學,性質並非先知書。)

「後先知書」因被放在「前先知書」之後,故被稱為「後先知書」。

現今的先知書,成書過程相當複雜。後人在先知離世後有成書的意念,便把第一手資料加以編輯、校對、註解和擴充。

先知的語言

先知所用的語言,對讀者來說是十分吸引的。他們以詩歌形式說話,有些包含了一些令人矚目的喻象。

先知常以「耶和華如此說」來證明是被神感動說話,這是古代近東時期君王差遣密使到別國時說話的方式。

還有其他外借的說話方式,如法庭上所用的傳話方式。

先知也有用歌曲和比喻的方式,甚至在奔喪時所用的咒語。

先知與以色列組織的關係  

1. 君主制度

古近東的先知通常與君王和統治者有密切關係。在以色列初期的君主時代有宮廷先知,北國分離後在一些獨立國家有帝王的先知。

在先知書上被提及的先知,都對君王看得很低調,有些甚至反對君王或他們的計劃。

2. 宗教儀式

先知提倡一種宗教去除掉傳統的宗教習慣,特別是提倡以色列的節期、祭牲和供奉。他們鼓勵要以純正的心去尋找神。

先知責難敬拜上的不忠和社會習慣的不公正,因敬拜受到迦南習俗及信念的影響。

先知期望透過一個純潔的宗教儀式,去表達對呼召以色列的神的委身和持續的信心。先知反對敬拜別神,和敬拜神卻不善待人。 

對先知的接受程度

沒有正典先知喜歡 nabi 的稱號,因他們都是責罵人,在人們心目中都是不受歡迎的人物。事實上,在描述先知的記事上,先知才會被稱為 nabi。 

先知書的研究

先知的著作是經過選擇、編修、重新演繹和擴充。那些編者的部份和擴充的部份,曾一度被學者視為不真實的,如今卻被用來分析,去理解先知成長的歷史。

Childs 認為先知書既被看重為正典文獻,應與全本聖經一併演繹。這些書經歷世世代代而得以被保存,皆因它們給與整本聖經有重大意義。



Source: John J. Schmitt, “Pre-exilic Hebrew Prophecy”, Anchor Bible Diction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