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斯拉和尼希米兩位領袖中反思

從以斯拉和尼希米兩位領袖中反思

以斯拉和尼希米,構成了強烈對比的一對組合。以斯拉-尼希米記敘事者把兩人所關注的人與事連繫一起,最終是要突顯群體本身。作者把兩人的說話和活動重新鋪排,散佈在不同的段落中。個人的描述在敘事中不是連貫性的,連貫事件的是群體本身,因群眾才是書卷的中心人物。將兩人類比後,便突顯出兩人的差別和對比。這對比是相輔相成的,兩人的組合,勾劃出群體的重要,成為一幅完整的圖畫。

兩人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大家同是神所感動,為神作工,向被擄回歸的同胞作出貢獻,甚至日後兩人有機會攜手合作,帶領復興會。

兩者都有其獨特的領袖風範。他們的優點,不論誰多誰少,都值得我們去欣賞和學習,以下是兩人一些作者所突出的優點。

以斯拉

以斯拉的使命是以研習、遵守和教授律法書為中心。雖有王的詔書和授權,以斯拉並沒有使用強硬的手段,而是用游說、勸化、以身作則來感動群眾效法他;甚至他不在身旁時,百姓也能自發性地繼續遵照律法而行。以斯拉成功地傳授了權力和知識給民眾。

在他的回憶錄中,以斯拉高舉神而不是自己。他倚賴神的保護。他把成就歸給回歸名單上的同工,把尋找利未人的責任交給祭司們,把社會的財產交給值得信任的人,把權力下放給政府機關。他隱藏自己,只為回應民眾的訴求而出現。他用行動去感染人。在雜婚問題上,他只作為大會的召集人,然後退居幕後。他對自己所發的指引,樂意作出談判和修改。他聽取群眾意見,透過委員會共同策劃事工,決議後便悄然隱退,直至有需要時再出現。

以斯拉成為社群和律法書的中間人。在適當的時候隱退,讓群眾自己尋求神的誡命,認識和履行。他發揮了領袖的功能,成功教授和傳達律法;尼希米記第9章表示了他的教導無間斷地伸延,深入民心,百姓立此為誓。他的緘默,反促使專注點從這位傑出的領袖,轉移到整個社群。

尼希米

尼希米留意周遭所發生的事(如打聽回歸餘民的消息),顯出他對事情主動的關心。在復興大會上,尼希米勸喻民眾不要哭泣之餘,又提醒他們在聖日當靠耶和華喜樂(尼8:10),這是一些令人安慰及復興的鼓勵。

尼希米在夜間察看城牆,是避免打草驚蛇,待自己親身深入了解情況後再從長計議,這是一項妥善周詳的計劃。他以省長的名義修建城牆,在過程中召開高官大會,公然譴責及禁止貴冑和官長以高利借貸,並呼籲他們歸還已收的利息。(尼5:7-11)

尼希米兩次提到神施恩的手幫助他 (尼2:8,18),表現了他在神面前的謙卑。面對著敵眾我寡的絕劣形勢底下,他從沒有想過放棄神託付他的任務,勇氣加上謀略,是他能帶領百姓完成修建城牆的關鍵。另外,他兩次提到求神記念他為百姓所作的事,「施恩與我」(尼5:19, 13:31),也顯示他盡上自己的力量之餘,也不忘需要神供應他格外的恩典。

從兩位領袖中反思

以斯拉含蓄的態度,和專注聖經教導的熱忱,令我想起一些作風較為保守的傳道人(特別是上一代)。他們看重聖經的教導,不辭勞苦地解釋聖經(我曾認識一位牧者,他形容自己是靡爛破碎地研讀聖經),灌輸真理給會眾,務求鞏固他們對真理的基礎認識。這種務實和堅持的態度,塑造了不少忠於主耶穌教誨的嚴謹信徒。這些傳道人也對自己的行為操守要求甚高,態度謙厚,絕不譁眾取寵,在生活行為上樹立良好的榜樣。跟隨他們多年的信徒,也潛移默化地受到他們的影響,成為新一代紮實的信徒領袖。

相比之下,尼希米公然處事的大膽作風,也可作為新一代教會領袖的模範。尼希米敏感於各階層的問題,並針對問題所在,作出果敢的指施,不畏強權。在敵人挑釁和貴胄苛稅的事情上,他絕不妥協,為了祖國,為了民生,他豎立仇敵也在所不計。在宗教問題上,他擺出積極進取的姿態,敢作敢言,對事不對人,認真處理,毫不馬虎。縱使民眾沒有受教,他仍盡自己所能,失望之餘仍不氣餒,再度擺出強硬姿態,務要撥亂反正,這是屬靈領袖應有的剛強本色。

昔日使徒保羅一方面苦口婆心地以聖經的真理勉勵信徒,循循善誘;另一方面,在教會重大的問題上(例如淫亂、割禮、異端等),他也作出大膽的言論,與敵擋真理的勢力抗衡到底,絕無妥協的餘地,可謂剛柔並重,兼收並蓄。

領袖要像以斯拉般謙虛和誠懇,願意作聆聽者,與同路人共謀對策,為關注大眾的屬靈生命而挺身而出,不畏首畏尾。與此同時,也該像尼希米般快速應變,領導群雄,作出英明果斷的行動。當然,最終仍是以教會全體為依歸,以斯拉-尼希米記敘事者的用心,也是神賦予教會領袖作為帶領群眾的角色中所應持有—慈愛大牧者的心腸。

從歷史中反思

舊約聖經可以說是由一連串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其獨特之處,但這些故事都同有一個共識,就是要把神奇妙的救恩述說出來。因此這些故事雖有其獨立性,但它們都是互有關連,互相補足,集合成一個大故事,就是從創世起始,一直盼望彌賽亞的救贖,神救贖的計劃在人類的歷史中一直實施,從未間斷過。

人無論是個人或團體,都有瘕疵。在故事裡有人變好,有人變壞。細察歷史書裡的每一個人物的生命故事,敘事者不獨只敘述其改變的過程,或多或少都會把背後的因果關係明示或暗示出來。從整體來看,不外乎是基於禍福之道的原則,有即時的賞罰,也有預示將來的後果,背後卻隱含救贖的迫切性。

團體之中,以色列群體是歷史書最關心的,因它是神揀選去成就神救贖計劃的群體。以色列國的滅亡,反映它是完全失敗的群體。但滅亡不等如希望幻滅,在神的恩眷之下,被擄之民仍然暗中受到保護,以斯帖記是一個好例子。被擄之民得以回歸,聖殿得以重建,城牆得以重修,正正是神沒有離棄的明證。但聖殿的重建,是否等如神與其子民的關係修好呢?令人感慨的是,當以斯拉從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時,激動地在重建後的聖殿前為以色列人的罪禱告、認罪、哭泣。外表的美觀,掩不住內在的醜惡,因此他馬上帶領以色列人向神認罪。尼希米築好城牆後,也急不及待邀以斯拉宣讀律法書,領以色列人禁食認罪。但這又能維持多久呢?尼希米第二次回耶路撒冷時,又驚見他們離棄神,急需再次求神潔淨。

彼前2:5上說:「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重建敬拜的地方,固然重要,重建內在的靈宮,更不容忽視。昔日所羅巴伯重建聖殿,遇上各種攔阻,停頓十五年。但我們內在靈命的重整,絕不是一兩次宣讀律法書就可以更新,需每日誦讀神的話語,天天學習,切實執行,更新的生命才不致間斷。況且一旦停頓,可能比昔日聖殿工程停頓的時間拖得更長,甚至「爛尾」,這在今天信徒的例子中屢見不鮮。

神在聖經各書卷裡的寶貴信息,若能恆常領受,融會貫通,對心意的更新大有幫助,這是聖潔生活的一部份,如詩人大衛所言: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
  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
  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
  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
  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
  都比金子可羨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羨慕;
  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
  況且你的僕人因此受警戒,守著這些便有大賞。」(詩19:7-11)

神的聖言博大精深,可謂學無止境。內在生命的重建,也得與研經相輔相成,才能達致學以致用。殿工一日未成,攔阻永沒停止,只有像以斯拉和尼希米般百折不撓,悉力以赴,重修與神與人的破損關係,神施恩的手必親自建造我們的靈宮,直到獻殿之日,「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前2:5下)



【參考書目】

Eskenazi, Tamara Cohn. “Chapter 4 Character,” In An Age of Prose. Atlanta: 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 1988, 12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