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知覺」

三種「知覺」

(先知先覺)

從花草樹木就可看出神創造的奇妙,光是花草樹木就有千百種,窮一生也研究不完。從祖先的墳墓就知道只有死路一條。從聖誕節就知道耶穌的出生,從受難節和復活節就知道耶穌的受苦與復活。從患難與沮喪就看透人的無助與無能,需要神的幫助。從對罪的認知就懂得謙卑,需要耶穌的救贖。從聖經中就曉得只有耶穌才是救贖主:「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使徒行傳4章12節)

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多馬,要等到親眼看見釘十架的耶穌顯現在他面前,才相信他的主真正從死裡復活。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纔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福音20章29節) 除了耶穌時代的門徒以外,其餘信耶穌的都是沒有看見而信的,並且相信死亡只是把他們帶到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他們從沒有盼望得著盼望、從黑暗中得見光明、從罪的生活改變過來,過一個豐盛而有意義的生活。

(後知後覺)

才三十歲、熱愛心理學的Bell,好勝又愛自由的想法,令他以不斷學習各種刺激玩意為目標。他擁有駕駛滑翔機執照後,在紐西蘭駕駛滑翔機時不幸失控,從約六十層樓的高空急速直插地面。當滑翔機接觸地面的一刻,他身體所有感官頓失,只覺漆黑一片。「不知過了多久,我重新有了知覺,看到、聽到東西,但感覺到我的身體不在地上,靈魂恍惚離開自己的身體,飄浮在半空,並看到殘骸中傷痕纍纍的自己。」

他覺得自己已經死了,在光海中感到像胚胎在母腹中的溫暖。他忽然「聽」到一把聲音跟他說話:「我感覺到那光海的源頭有人跟我說話,那種說話的形式是好像透過心靈感應向我發出的。」這「聲音」問:「你想離開?還是留下來?」(「離開」,即離開原來的身體及原本所處的世界,跟著光源方向走去。) Bell在想:「如果你真是死了,可以讓你重新再來,你要不要再來一次?還是自己其實想不想死?因為這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所以我開始思想,好像進行人生的回顧一樣。」此時,他面前有光點出現,像螢光幕一樣,「我看見一個嬰孩,那就是我出生時的畫面。接著好像更多光點像蜘蛛網一般連結在周圍。不同光點都是一個螢光幕,播放不同年代、不同階段的自己,從我讀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和很多自己跟其他親人朋友相處的經歷,很多片段其實我早已遺忘了。」

Bell一方面覺得自己經歷了很精彩的一生,另一邊廂又覺得很空虛,他不需要這個世界,亦沒有想過為任何人而留下,這個世界也好像不需要他,就連他達成過的夢想都不能帶走。他才醒覺:「原來我的夢想就像是一箱箱的證書、一本蓋滿了印章的護照。夢想如名利或財富也是帶不走的。那麼我追求的是甚麼?活著的意義到底是甚麼呢?我第一次如此迷失,好像站在十字路口中,連離開或是留下來也不能作出抉擇。」那道聲音就跟他說:「這是你的人生,只有你可以作出這個決定。如果你選擇不到,下一次回來你再作決定。」

隨著這股聲音消失,他的靈魂在一瞬間已回到自己的身軀中。在救援人員的紀錄中,他曾瀕死11分鐘。「原來夢想的珍貴,不在於夢想成真的一剎那,而是透過追夢的過程找回自己的價值、意義。」Bell說。

〈資料來源:《天使心》95期,2014年4月刊。「11分鐘學懂自由」〉

有瀕死經驗的人,百萬人中也未必有一個,只可惜Bell還未因為這個瀕死經驗而相信耶穌,還未知道人生存的價值和意義。若然他知道跟他說話的是誰,給他再生機會的是誰,為何給他這機會,他便知道要及早為自己的後路作抉擇了,這才算是後知後覺。

 

(不知不覺)

馬航失蹤將近一個月仍不知所蹤,悄然消失於地球上某個角落,全機乘客和機組人員不知不覺就離開這世界。我不知有多少人已信了耶穌,但從報章上得知,239人中,有接近一百人是從內地往馬來西亞參加佛教大會的佛教徒。

世上有許多人也是這樣不知不覺便離開世界。耶穌用了一個比喻向拼命追求財富的世人發出警示:神對一個不斷屯積糧食和財物、等待日後享受人生的財主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路加福音12章20節) 誰是「無知的人」?就是到臨終時還不知去向、不知人生存的價值和意義的人。在這世上,「無知的人」實在太多了!

倘若現在給你一個選擇的機會,你會選擇上面哪一種「知覺」?